中西部如何承接产业转移?
大规模的产业链式转移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取决于中西部地区的主动性,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是有效承接产业转移的关键
“被转移方、被转移区域是消极地在等待?还是积极地进取?他们是简单地承接?还是充分考虑的后发的位次而有思索、有规划地来承接这个转移?”在2008中国纺织服装郑州论坛上,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魏林在论坛一开始就向与会者抛出了一系列问题。
目前,中西部政府和企业已经意识到纺织服装产业对于带动经济的发展的作用,不断采取措施,开展活动,制定策略,招商引资,促进当地承接纺织服装产业。
主动科学承接
然而,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非常强调自己的土地资源的优势,劳动力成本的优势,以及在环境生态承载能力方面还有比较大的空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王微表示,中西部地区如果盲目发展,不顾土地、资源、生态以及劳动力等等这些方面的承载能力,过分夸大在这方面的优势,可能会使得中西部在承接转移的过程中有一些盲目乐观,或者有一些盲目承接。就会重新走入东部地区在承接国际转移过程中的一些误区。
事实上,目前东部地区由于在早期的发展过程中缺乏必要的选择,在土地成本方面,在环境成本方面都面临着非常大的约束。所以,中西部地区要为中西部地区未来的经济发展留有空间,实现未来长期的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所以在承接转移的过程中,中西部地区要根据产业的运行规律和产业发展的规律来选择,主动的承接转移。
王微认为,“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必须要和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必须要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结合起来。承接产业转移必须是科学的承接,而不是盲目的承接。”
梯度转移不等于把污染企业搬到中西部,而是在技术升级、节能环保前提下的转移。中部承接产业转移要一步到位,不能因为追求经济效益而降低对“进门”产业的选择标准。
“宿迁在发展纺织服装业时,绝不是接受发达地区落后生产能力。”宿迁市委书记张新实说,宿迁发展纺织服装业,绝不搞环境污染,绝不搞低水平重复。
对中西部地区来说,如何把承接产业转移与自身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推进新型工业化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吸纳发达地区的资金、先进设备、管理方法、经营理念、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形成自己的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思路和新机制才是最重要的。
以市场和龙头企业带动产业转移
在东部地区承接转移的过程中,一些种子企业,一些核心的产业环节的进入,对产业集群的形成起到了非常大的带动作用。中西部地区在选择产业转移的行业的过程中,或者扩大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必须关心核心的环节和龙头的企业,利用它自身的带动机制来加快承接产业转移。
在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发达地区,特别是在发展的初期大多是依赖专业市场,特别是专业批发市场。那么专业批发市场事实上在中西部地区目前已经发展得非常快,而且有了非常好的一些专业市场。专业市场在整合产业的一些要素资源,比如商品资源、信息资源,还包括其他一些方面的资源方面,发挥了整合功能作用。
但仅仅简单地依靠专业市场,可能也不能够全面的解决产业整合的需要。
另外一个就是龙头企业,特别是要选择一些在东部地区,或者在国际市场上有比较大的影响能力的品牌企业,或者是关键性企业。通过他们的直接投资合作,收购兼并等等这样的方式,来带动产业转移的快速进行。
在王微看来,“产业转移较为容易,但促使中西部和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互补、建立合理的产业梯度才是真正的重点,也是难点。”
她表示,如果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缺乏龙头企业的订单和品牌带动作用,必然会影响产业转移的力度和速度。
“政府就十分重视知名品牌企业在发展服装业中的‘龙头’作用。”宿迁市委书记张新实表示,目前,波司登、千仞岗羽绒服、梦兰家纺、江苏晨风集团、杉杉服装等一批在国内外叫得响的品牌、企业已在宿迁生根、开花。千仞岗、晨风在宿迁的项目也已建成投产。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