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机针知识(三)
机针的性能
受力
在缝纫过程中,机针受到两种不同方向的机械力。其一是从刺穿方向而来的力,使机针弯曲产生弯曲应力。其二是机针刺穿缝料的反作用力,产生弯拱。
第一种弯曲的原因是缝料的纤维组织很不均匀或者针刺在线缝的交叉部位,或者针线的张力过高。另外,用手拉缝料、在缝料移出缝纫机时没有松去针线的张力(双锁线迹的缝纫机上)。这些情况下的弯曲程度是随着机针的粗细、长短、凹槽的形状和根数、针身有否加强节、针柄的长度及热处理的质量而变动。
第二种是由缝料的阻力作用于机针上产生拱弯应力,这个应力机针是易于承受的。机针刺穿方向弯曲偏移会使机针碰到压脚或者触到机针板甚至梭子,总是在机针断裂之前产生,最终断针。断针的大部分原因是由弯曲和拱弯两种力的组合而产生的。
刺穿阻力
机针刺穿缝料时受到缝料的阻力。机针受力而拱弯,刺穿阻力随着缝料的品种,层数、加工情况及机针的粗细和针尖的形状而不同。在缺口处阻力较低,然后随着针身外径的增大而升高。针降到下死点阻力为零。当机针离开缝料时,受到反向的力(和下刺的力相似),但值较低。
切口效应
工件的切口会减少其截面积。在金相显微镜下,槽口、孔和螺纹,它们是晶粒或包含物的界限。切口会在受力截面部分降低强度,称为切口效应。切口部位的受力达到一定高度时,最后导致断裂。
偏移
在缝纫过程中机针产生颤动,特别是针身细长的机针.其原因大概如下:
① 在刺入缝料时碰到了织物的线;
② 针线的张力过大;
③ 缝料移动时,机针尚未离开(针送料的缝纫机除外)。
为此,可以采取以下防止措施:
① 使用加强节的机针;
② 使用较粗的机针;
③ 采用装短针的缝纫机类;
④ 降低针线的张力;
⑤ 调整使用的缝纫机。
受热
1、工作热
机针的温度升高是由缝纫时机针和缝料间的摩擦,或缝线通过针孔时的摩擦而产生的。当机针和缝料间的摩擦很小时,缝线和针孔间的摩擦是主要的(缝线在针孔边部的摩擦)。机针温升的极限值是130℃ ,但缝线通过针孔在工作时能把机针上热量带散,所以在缝线通过时机针的最高温度比无缝线通过时低。
机针增热收下述因素影响:
缝料、缝料的组合和层数、缝料的完工情况、缝纫的速度、缝线品种、机针的尺寸,表面质量、针头的形状。
某些情况下,机针的最高温度可达到400℃。产生最高温度的位置一般情况是在针孔(锥形针身或缝料厚而层次多及有加强锥体的机针除外);沿机针长度上温度的分布一般相近。
降低机针热可采取的措施有:缝线浸润滑油、在缝料上涂搽润缝剂、在机针上吹压缩空气和硅油的混合剂、减低缝速。
2、热应力
缝纫过程中机针在缝料中反复进出产生摩擦使机针发热,产生的高热将使机针失去硬度,高热的位置主要产生在机针横截面薄弱处。
缝料的可缝性
织物纤维的损伤
在紧密织物上会发生单根织线被机针破坏,避免的方法是尽可能采用细号机针、并且针尖呈小球状。
针织纤维的可缝性
缝制针织品时网眼有可能被破坏,在缝纫天然纤维织物时网眼的破坏是机械性的,但缝制化纤或混纺织物时,网眼的破坏有可能是由于机械性或者热效应所产生的。机械性破坏与织物结构直接有关,如果机针刺入这些交接点,在扩张网眼时其邻旁的线不可避免地被拖拉,但是网线之间的摩擦过高时、周围的网线则拉不动。在这时这一点线的张力急剧上升,结果纤维破坏。防止网眼的破坏须注意:
1、不要用已损坏的机针;
2、检查送料牙、针板、压脚是否有锐边和毛刺;
3、机针的尺寸应尽可能小;
4、用小球形针尖(R-SES)机针;
5、用缝线润滑剂(例如润缝混合剂)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
润缝混合剂会从缝线渗入缝料,或者可把缝料的待缝区在缝纫之前直接略为拭潮。润缝剂对网眼的抗高热性破坏也很有效用,有的缝料专为保证可缝性而加工的,可以把网眼的损坏降到很低或者可以完全避免。这种特殊的加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或降低网眼间的摩擦。
弹性缝料的可缝性
服装的衬料属于弹性纤维。机针可能破坏单根纤维,影响衬料的强度和功能。其防止措施是采用尽可能细的机针,用球形针尖。服装的织线粗,应采用大球尖的机针。另外,在缝料的待缝部位略以润缝混合剂拭潮,减少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