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回软利多弊少
自7月17日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升值趋势明显放缓,甚至一改以往的升值态势,连连走低。至8月15日为止,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经连续十个交易日走低。8月15日美元对人民币中间价为6.8649,比较7月16日的6.8128已下跌了521个基点,人民币也因此创出了自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最大的一波走低行情,值得给予密切关注。
美元汇率全线走高
近期人民币罕见的走低有几方面原因:首先是与最近美元处于强势状态有密切关系。近期,受德国6月及二季度制造业订单数据差于预期,英国7月消费者信心指数跌至历史低点,以及国际油价及金价下跌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美元指数扭转了3年颓势,美元与各主要货币汇率全线走高。8月13日,日本公布在时隔一年后再次出现衰退,8月14日欧盟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15国GDP今年第二季度下滑0.2%,是1995年开始编制该数据以来区内经济首次出现萎缩。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第二季度GDP均出现数年来首次下滑。受此消息影响,美元与各主要货币进一步持续上升,美元对欧元、英镑均创出6个月来的高点,亦导致人民币走低。
其次,受人民币快速升值及其它因素影响,今年上半年中国大批出口企业出现经营严重困难的局面,对中国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为缓解这一局面,放慢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步伐,间接降低出口商品的美元价格是必然的有效措施。
笫三个原因是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价格的回落缓解了中国的输入型通胀压力,同时由于中国CPI下半年会逐渐回落,以人民币升值抑制通胀的必要性下降,再加上美联储的降息周期亦将结束,这些因素均会大大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
此外,日前国务院公布了新的外汇管理条例,取消了经常项目外汇收入强制调回境内的要求,允许外汇收入按照规定的条件、期限等调回境内或者存放在境外。这一规定可能增加对美元的需求,亦会弱化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并有利于缓解当前外汇储备持续增长的压力。再加上从7月份以来,中国加强了对资本管制力度,通过对贸易、FDI和非居民人民币存款等热钱进入渠道的管制,遏制了短期资本的流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人民币有回调压力
美元的强势是否可以持续,还要看美国经济基本面走势、次贷危机的影响等各方面条件的?化。一些传媒和学者较多认为今年下半年美国经济仍然疲弱,第四季度可能出现负增长,因此美元的强势将是短暂的。但是我们还要看到美国经济放缓对主要发达国家的负面影响正在逐步蔓延,欧洲和日本经济前景恶化加剧,新兴市场国家经济也渐陷困境,因此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欧元、英镑、日圆均缺乏支持,难以重现强势。美元目前对各主要货币汇率应可继续维持,窄幅震荡,并缓步走高。明年初美国经济将逐渐步入复苏,美联储亦将于明年进入加息周期,加上美国经常账?余额正在进一步收窄,接近均衡水平,这些因素均成为美元走强的重要支撑。但欧元区经济复苏较慢,同时近期为抵抗通胀压力,欧元区已将利率维持在7年来的高位,明年便可能进入减息周期。因此欧元与美元汇率将进一步走强,预计未来一年中,欧元对美元汇率可能由近期的1.48下降至1.40左右。
虽然内地经济界主流意见多认为人民币应仍处于上升轨道,并预期下半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可能在3%左右,但由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势仍受到中国央行的严格管制,亦即人民币汇率最终仍是由政策因素决定,而非由市场因素决定。目前央行的汇率政策可能正在出现悄然逆转,央行已将过去通过人民币升值来抑制通胀的操作手法,改变为维持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稳定,来保障增长。预计今年下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势将可能是一种逆向震荡,甚至略有贬值的格局。目前人民币对美元双向波动的空间已悄然打开。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动力是疲软的美元,即使下半年国际市场美元出现暂时性走软,人民币亦可能相应出现反弹,但央行亦必然尽量减低人民币升幅。在美元中期走强和新兴市场货币普遍预期贬值的大背景下,人民币出现较强贬值压力的可能性依然存在,这一点应当引起市场关注。至于明年的人民币走势,则要看美国经济恢复情况,一旦美国从次贷危机中解脱,强势美元可能会重现江湖,人民币将存在进一步回调的压力。
出口企业状况改善
对中国出口企业来说,人民币回软是个好消息,饱受压抑的出口企业得到难得的喘息机会,加上美元走强后国际石油和大宗商品价格下降,输入性通胀受到遏制,有利于出口产品成本的下降,改善出口企业的经营状况。当然在近期人民币对美元出现贬值的同时,对非美元货币劫出现了加快升值,不利于近期以欧元日圆结算的出口贸易,但这类贸易占出口总额比重较小,而以美元结算的出口贸易占比重近八成,因而总体而言,美元走强对出口贸易利多弊少。此外,人民币回软使投资者降低了增持人民币的积极性,有助于减少国际热钱进入中国,并使部分国际热钱逐步从中国流回美国,从而消除隐患。这也是中国央行乐于见到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