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纺设计的“围城”现象
广东欣迪集团的设计总监安东尼先生认为,不是设计改变中国,而是中国改变设计,他认为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秦朝刚毅、唐朝华丽、清朝悠然,关键是如何深挖中国设计的“价值富矿”?而广东工艺美术学院的霍康教授则认为,中国的设计环境非常恶劣,设计师的价值得不到认可,许多设计系毕业的学生被迫改行从事其他工作。家纺设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差极大的“围城”现象呢?“城中人”拼命想出来,“城外人”拼命想进去。
我认为,安东尼的“春天论”是建立在历史与未来的角度,而霍教授的“冬天论”是立足设计师当下生存现实。正如阿里巴巴教父马云所说:今天很残酷,明天很残酷,后天很美好,但大部分人死在明天晚上。
家纺业是从纺织业分离出来一个朝阳行业,2007年中国家纺产业创造了6400亿元的产值,超过了家具业甚至家电业的产值。高速的成长、巨大的市场、丰厚的利润,自然吸引了大批的“淘金者”进入,其中也不乏像安东尼这样漂洋过海而来的“洋插队队员”。
老板们的“崇洋情结”
无论是家电业、房地产,还是家纺业、家具业,形形色色的企业,大大小小的老板都有一个“崇洋情结”:起洋名,用洋人,傍洋牌。这个“洋毛病”大概要从慈禧太后说起,“宁与外人,不与家奴”。弱国无外交,大清从自大走向自卑,唯洋人马首是瞻,改革开放后,虽然我们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但在许多企业老板的心里 还是“外国的月亮圆”。
中国老板为什么有崇洋心理?因为中国消费者,特别是以上海为代表的消费者崇洋心理极其严重,消费者极其挑剔,而上海在国人心中恰恰是时尚之都,在营销界有句名言:搞定上海消费者,就能拿下中国消费者。有什么样的消费者就会造就什么样的老板,如果大部分的消费者潜意识中都有“崇洋心理”,就不难理解老板们的“崇洋行为”了,因为需求拉动供给。
缝纫客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