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中国制造”如何浴火重生?

      “中国制造”为中国赢得“世界工厂”美誉

        1979年3月,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曾大胆预言,“尽管从眼前看,中国需要大量进口,这将刺激工业发达国家的出口,但是长远而言,洪水猛兽般的中国产品出口会成为必然”。那时的中国在经历了近20年的匮乏后,刚刚从革命的狂热中醒来,一切都在复苏、萌芽,包括制造业。那一年,中国制造了3.34亿条麻布口袋、8.5亿个白炽灯泡、18.6万辆摩托车、130万台电视机。谁也想不到,30年后,预言终成现实。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出口一直持续增长,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最近三年以来,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已经超过了40%。我国生产的彩电、冰箱、洗衣机、微波炉、摩托车、复印机、手机以及服装、鞋类等产品,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均居首位。今年上半年,我国贸易进出口总值创下新高,达到7957.4亿美元,同比增长23.4%,贸易顺差达614.4亿美元。

        如今,“中国制造”不仅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风靡全球,在国际上为中国赢得“世界工厂”的美誉:制造业增加值占中国工业生产总值的78%,从业人员占82%,每年贡献四成国内生产总值和五成财政收入,外贸出口的80%来源于制造业。在区域结构上,“中国制造”形成了环渤海湾、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大世界级制造中心,三大区域以不到全国35%的人口和10%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66%的工业产值。另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统计,中国制造业包括能源、化工、建材、纺织、家电、电子等十几个行业的百余种产品产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位。

        作为“世界工厂”,“中国制造”已逐步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标签。但是,在世界100个著名品牌中,“中国制造”能在世界上叫得响的品牌却是凤毛麟角,而制造业强国美国、日本、德国的知名品牌却占了世界著名品牌总数的2/3。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仅靠为别人代工就可以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也没有一个世界制造中心不拥有属于自己的成批的世界级品牌。然而,中国大部分企业还在为世界级品牌代工,苟安于价格大战。中国加工贸易的大量利润流入外国品牌商、销售商手中。这种“两头在外”、“三来一补”的“中国制造”生产模式必然难以经受风浪的考验。

        高成本时代“中国制造”面临转型阵痛

        30年前,中国制造业借助低成本优势占得先机,而在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中这种优势不复存在,而且,似乎在不经意间“中国制造”已经迈入高成本时代。成本上升、汇率变化、政策调整、美国次贷危机和贸易壁垒等因素给中国制造企业带来沉重压力。

        2007年以来,“中国制造”的各项成本明显抬高。一是能源和原材料、土地价格、人工等直接生产成本越来越高,很多地方的地价和房价涨幅过快。今年以来,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连创3年来新高,1-6月份别上涨6.1%、6.6%、8%、8.1%、8.2%和8.8%,7月份涨幅又突破10%,至今涨势不减。国外媒体称,以前中国高速增长的经济建立在似乎取之不尽的廉价劳动力之上。7.5万家香港制造业把工厂建在珠江三角洲,旨在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近30年时间里,数千万民工大批涌入珠江三角洲的工厂打工。而现在,珠江三角洲的制造业的人工成本在不断上升。二是涉及环保、交通运输等的间接成本上涨十分明显,特别是国际原油价格的持续高涨,明显推高了制造企业的交通运输成本。

        人民币持续升值和出口退税政策支持力度的减弱,于制造业而言更是雪上加霜。曾经以低廉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一席之地的“中国制造”,正在经受着日益沉重的人民币升值压力。自2005年7月21日,我国启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累计升值超过18%。商务部受国务院委托刚刚完成的调研显示,人民币升值幅度已成为中国出口企业的无法承受之重。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出口顺差已连续4个月下降。同时,政府降低出口退税率、上调最低工资、反污染条例开始生效等因素都侵蚀了企业的利润,使得大量仅仅依靠低成本生存的制造企业因失去价格竞争力而被市场所淘汰。

        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多年来,该地区为美国市场输入低价商品,现在这个地区预计服装工业成本在2009年上半年将提高8%。在中国经济版图上曾独领风骚多年的珠三角,昔日热闹、辉煌的“世界工厂”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不仅珠江三角洲,上海及长江流域的企业都面临成本上涨的压力。同时,长三角地区的企业还面临劳动力不足的局面。

        据国外媒体报道,由于中国的制造成本越来越高,在未来三五年内,印度可能取代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中心。该报道称,通过对来自欧洲、美洲和亚太地区的340多家全球最大的跨国制造公司的调查显示,目前,中国是西方企业首选的制造业外包地,而印度是IT、财经和客户服务领域的首选外包地。但与印度等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制造成本越来越高。

        中国制造业已经迈入高成本时代,这是无法回避的一道坎,也是迟早要迈过去的。

        “中国制造”如何浴火重生

        成本危机削弱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但不会阻碍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中心。

        近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要求长三角地区要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建设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这是国家层面发出的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要求与期待。

        另据悉,财政部拟定的事关1500亿减税规模的新增值税方案,已经上报国务院。如无意外,新方案将于2009年1月1日实施。增值税改革在全国的推广,将对制造业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尤其是技术密集型企业。这将进一步促进“中国制造”加快升级与转型。

     

[1] [2] 
  • 相关阅读
    1. 新品亮相丨让你无法错过的“缝制好帮手”
      阮积祥出席2020中国绿公司年会并演讲
      W20步进罗拉车的十八般武艺
      都在说工厂 阿里1688产业带跟犀牛智造什么区别?
      杰克“野狼团”徒步登山,练体魄,强意志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