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鞋服行业“曲线”连接奥运商机
北京奥运射击馆、北京奥运网球馆、五棵松篮球馆……在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中,许多建筑物打上了泉州印记;王皓、肖钦、张怡宁、杨文军……这些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体育明星,作为泉州知名企业的产品代言人出战奥运会。
随着13亿人倾力打造的北京奥运会完美谢幕,在奥运会16天中,奥运赛事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然而,对于泉州来说,奥运会绝不仅仅是比赛,它的来与去,都对本地的经济生活产生重大影响,泉州企业新一轮的品牌战略也将随之打响。
奥运建筑打下泉州烙印
对于泉州建材行业来说,奥运是一个新的转折点。奥运会所带来的机遇绝不仅局限于短短的16天,无数泉州制造的建材产品长久地留在了奥运建筑中,奥运价值与商机,将在后奥运时代得以延续,给泉州建材行业带来宝贵财富。
源起2001年:
百家泉企进京寻奥运商机
北京申奥成功后,闽南建材第一市场、泉州石业商会曾在北京举办大型泉州石材推荐会,打造声势,在全国石业中抢得奥运先机。2002年9月19日至22日,泉州111家企业亮相北京,找寻奥运商机,并抢先在“奥运经济”这块“大蛋糕”上切下一大块。那次活动,泉州企业共签约投资项目6个,投资额13.76亿元,零售金额213.95万元,贸易项目签约金额达4.66亿元,石材是其中的主力。
据闽南建材第一市场负责人介绍,据不完全统计,为了抓住奥运商机,泉州地区先后有50多家上规模石材企业在北京设立分公司(办事处、经销点等),作为大举进军北京奥运的桥头堡。在泉州石材人的努力下,晋江的603#石材被指定为北京奥运的专用石材;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几大体育场馆的建材招标中,经过激烈角逐,南安石材成了入围的主要石材之一。
鏖战2004年:
泉州建材为奥运建筑“添砖加瓦”
雅典奥运会结束后,北京奥运会的脚步声已越来越近。在4年时间里,北京建起大批奥运场馆和设施,规模空前的基础设施和场馆建设产生巨大的商机,是泉州企业尤其是石材业进军北京奥运的一个巨大平台与契机。从现在看,泉州建材品牌之所以能在奥运商战中取得上佳的表现,关键就在于品牌。
入选奥运场馆建设的泉州品牌无不都是“中国驰名商标”或是“中国名牌”。在业内都已经取得了诸多荣誉,有良好的口碑。泉州品牌的取得,更多的是建立在品质的基础上。
2007年,辉煌水暖产品被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指定为专用产品。该中心同时承担着2008年奥运会4个大项、6个小项的比赛任务。在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比赛的各国运动员们,将与泉州水暖产品近距离接触。与此同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在全国任何一个地方的项目建设,都将使用辉煌水暖产品。
与石材行业的情况相似,同属泉州建材阵营的泉州陶瓷业,也积极寻求亮相北京奥运会的机会。在外墙砖领域有着传统技术优势的泉州外墙砖生产企业,把自己在销售渠道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在与佛山、唐山及国外陶瓷品牌的激烈竞争中分得了“一杯羹”。2005年,晋江腾达陶瓷成为北京奥运村惟一的外墙砖供应商,此外,还为北京奥运射击馆、北京奥运网球馆、北京奥运兴奋剂检测中心等提供陶瓷外墙砖。
升级2008年:
“‘绿色奥运’很多是泉州制造”
从“鸟巢”、奥运村、国家体育馆等几大奥运工程项目法人招标工作开始,我省便组织企业进京展览。经过短短几天的展销,泉州企业签下了价值4.66亿元的意向合同。其中石材行业受益最大,仅溪石集团一口气拿下3000多万元的订单,参建的奥运工程是五棵松篮球馆、万鑫酒店。五棵松篮球馆是北京奥运会篮球项目的比赛场地,总占地面积16.8万平方米,可以容纳1.8万名观众,万鑫酒店则是北京奥运会指定酒店,这两座大型建筑都用泉州石材。
除了溪石集团外,泉州的其他石材企业如瑞发石材、东升石业等也参与了奥运场馆建设。据了解,在奥运工程中,福建的石材供应占奥运石材需求量的6成。其中,大多数是泉州石材企业提供的。按一位业内人士的话说:“在任何一个奥运场馆里散步或者慢行,你脚下的地板都有可能是泉州人制造的。”
自2001年以来,泉州石材企业七年来在全国各地建立完善的经销网络,业内人士认为,北京奥运会对于泉州石材业来说,不仅仅是一次巨大商机,更是一次企业做大做强、实现产品升级换代的绝佳良机,促进产业转型和升级的历史契机。
北京奥运是一次“绿色奥运”,绿色环保指标被作为工程招标的重要参考依据。这对泉州众多石材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高门槛。从“奥运经济”的发展实践来看,很多中小企业就是靠着奥运异军突起、一举成名的。在“奥运经济”的机遇面前,泉州中小企业在某种意义上形成了特有的优势,特别是石材领域会给中小企业带来大量的市场机会,而做活发展机遇的关键,就在于企业对奥运商机的创意和利用,以及对产品、品牌的开发和升级。
鞋服行业“曲线”连接奥运商机
晋江爱乐集团斥巨资与北京奥组委联合主办“我们的奥运”大型系列文化活动,并被授权使用北京2008奥运标志;鸿星尔克率先联手朝鲜奥委会;匹克公司与伊拉克奥委会签下合同,成为伊拉克奥运代表团的赞助商;奥运会旗手穿上柒牌集团量身订制的服装……奥运会不仅是中国崛起的一个标志,也为泉州鞋服企业带来了无限商机,泉州企业借奥运会的东风,进行着多元化品牌推广。
奥运“门外”嫁接资源
在奥运概念下,拿到奥运“入场券”的赞助商们自不待说,鞋服等行业这些昔日的对手们,也从场外来到同一跑道,争夺在这个领域的优势地位。“把握奥运商机”这是从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花落北京之后,全国各行各业齐声喊出的响亮口号。在发达国家,体育产业的产值占到GDP的2%%~3%%。中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体育产业市场,目前体育产业的产值却仅占GDP的0.3%%~0.5%%。可见,体育运动产业还潜在巨大的市场商机。对于纺织服装产业基础实力雄厚的泉州而言,商机便是数百亿之巨的运动服饰市场。
从去年开始,擅长于休闲服饰的泉州服装领域,一夜之间突然多了好多运动服饰品牌。先是以超越为代表的一些外贸企业,调头进入国内市场,进军运动服饰领域;紧接着,九牧王、虎都等男装强势品牌,也相继推出运动系列产品。特别是虎都男装,高调打出“生活运动”概念,还专门为此另建了一套营销体系;千森、雄豹狼等二三线品牌也紧随其后,纷纷涉足体育用品市场。
这些新诞生品牌或由母品牌延伸出来的产品系列,开始在本土与安踏、特步、361°等传统运动品牌争夺市场份额。所不同的是,这些新运动品牌主打时尚运动和休闲运动概念,产品的设计风格,融入了更多时尚、娱乐和休闲的元素。
显然,这场“运动热”催生的背景与奥运的临近有着直接联系。在多数企业的判断中,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运动必将成为全民关注的主题,相关题材的运动服装市场,将呈现爆发性的增长。在奥运前抢占市场,及早嫁接奥运资源,成为不少企业的共识。
体育用品企业“押宝”奥运明星
率先拉开“曲线入奥”大幕的是鸿星尔克。2006年11月,鸿星尔克在朝鲜首都平壤与朝鲜奥委会签署了“朝鲜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合作协议,宣布2008北京奥运之时,朝鲜代表团将身着鸿星尔克的“战袍”拼杀,这是泉州运动品牌首次结盟外国奥委会,加上又是本土品牌首次跨出国门,此举引起了业界的极大关注,鸿星尔克可谓赚足了眼球,其营销传播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