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人民币升值挤占企业利润 稳定汇率最要紧

      影响出口知多少

      人民币一再升值,广大外贸企业能否承受?怎么应对?下半年汇率是否需要稳定?请看记者对珠三角18家出口企业的调研实录——

      中央提出,下半年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灵活性。人民币汇率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部分,关联到我们的切身利益,国内外广泛关注。今年以来,人民币升值步伐加快,这对广大企业和日常经济生活究竟产生了多大影响?带来了什么变化?有哪些方面需要完善?

      带着这些问号,夏末秋初,本报记者分头走访不同企业、地方政府、权威专家、投资者和消费者,与他们一起话升值、算细账。本期经济周刊推出这组调研报道,希望能对读者和决策部门提供一点参考。

      ——编者

      升值加快,企业心疼

      在全国,珠三角外向型程度相对最高,受人民币升值影响也更大。记者重点调研了广州、顺德、珠海一带的机电产品尤其是家电出口行业。18家被访企业中,既有美的、格力、格兰仕等自有品牌出口集团,也有业绩良好的中小企业。

      家电是我国传统出口优势型行业,大部分原材料采自国内,出口比重较大。人民币升值,而国内采购成本不变,若出口家电以降价保持原有竞争力,则利润率必然下降;若降价幅度低于升值幅度,成本优势就在一定程度上削减,即使利润率没下降,但利润总额和产品市场份额也会下降。国内家电行业与国际家电巨头、经销商的议价能力有限,每次升值,出口价格的升幅达不到人民币升幅,而调价行动总在升值之后。“美的”和“格兰仕”,是顺德当地的名片,仅微波炉一项,这两家企业就占全国产量的80%。人民币升值使美的、格兰仕的利润空间大大压缩。

      珠海格力电器海外销售公司遭逢同样的窘境,总经理李伟说,3年来,人民币升幅近20%,今年升得越来越快,上半年就升了6.5%。在与外商谈定价格后,企业利润随着人民币升值而以相同幅度下降,升幅越高,利润降幅越大。据测算,人民币每升值1%,将造成家电出口4%的利润损失,影响家电工业总产值增速下降1.5个百分点,全行业盈利水平下滑。

      中国电子进出口珠海有限公司负责人说:“面对升值,天天心疼,利润被汇率吃掉了不少哇!”

      提价还是不提价?

      记者在珠三角看到,一些企业积极探索多种途径消解汇率变动和原材料涨价的重压,有的尝试与客户形成价格动态调节机制,成本分摊,适度提价;有的努力开发价格弹性大的客户;有的提高内销比例,规避汇率风险;有条件的集团公司设立集团外汇账户,允许子公司之间外汇调剂或改用欧元、英镑、澳元、加元等其他货币结算,减少汇兑损失。

      但就提价而言,在现实中谈何容易?

      沃尔玛是格兰仕北美市场的最重要客户之一。格兰仕常务副总裁陆荣发说,多年来沃尔玛在格兰仕采购的微波炉多属中低端,格兰仕也一直以稳定的较低价位为沃尔玛供货。今年,人民币加速升值,加上其他各种内外因,格兰仕负担沉重,不得不向沃尔玛三次提价。可是,受美国经济不景气和全球通胀影响,美国消费增长乏力,沃尔玛只好要求格兰仕降低供货价。考虑到成本和利润,格兰仕开始向沃尔玛停止部分供货,截至6月底,因价格谈不拢,格兰仕已放弃沃尔玛近50万台微波炉的大单。

      国外大采购商不会接受供应商2—3个月甚至每个月调价一次。格力电器海外销售公司副总经理陈致安说,跟这些采购商做生意必须充分做好汇率预测,而要预测人民币和美元间的一年期汇率,风险似乎越来越大。格力对外方从一年定一次价,变为半年定一次价,再变为3个月定一次,再往下就没法做了。韩国LG给客户报出的价格都是一年后的,竞争优势明摆着。

      美的电器海外战略发展部总监顾炎民说,美的出口的空调从签合同到上货一般两个月,而今年以来,短短两个月里人民币就能升2—3个点,企业跟不上趟。去年他们的外销部门对外商发过三次汇率通知,合同变来变去,信用度受到影响。另外,国内同行仍有竞相压价的无序竞争,比如,汇率涨2%,企业加价2%,本很正常,但有的企业却只加1%,最后谁也不敢贸然提价,“提价是找死”、“谁先提,谁先死”。当然,“不提就等死”。由于风险增大,企业整天忙着算汇率,创新的动力打了折扣。

      相对于上述品牌企业,中小企业议价能力更弱。广东德豪润达电气公司业务员吴映红说,由于面对的都是以美元结算的全球性大客户,德豪润达讨价还价不占优势,且货币选择余地小。大客户的态度是:你要提价,对不起,把你的产品撤下货架。今年人民币升了又升,公司跟客户也谈了又谈,对市场、产品开发的投入明显减少。

      订单丢了,还能找回来吗

      升值加大风险,风险加大压力。从眼前看,企业面临失去客户和订单的冲击;从长远看,我国出口在国际市场面临“进还是退”的严峻挑战。

      对企业而言,升值有痛,最痛的莫过于丢订单。风扇是广东美的一大招牌出口产品,由于人民币不断升值,加之原材料成本上升等因素,现已在美国市场丢单若干,在欧洲市场销量下降。格兰仕微波炉、空调今年上半年出口总量均下降,原计划签订的略有盈利的订单,因升值已无利可图,只得放弃,在一定程度上被韩国、东南亚等国外同行抢了单。

      格兰仕常务副总裁陆荣发说,公司要提价18%—20%才能弥补人民币升值、成本上涨的损失,而这意味着竞争力的下降。微波炉出口提价20%,客户一时找不到替代供应商,只好勉强接受,但与此同时,他们一定会培养新的供应商。这种影响短期看不出来,3—5年后就可怕了。印度、东盟地区的生产成本跟中国差不多,优势越来越凸显。以微波炉为例,全球份额中,格兰仕占35%—40%,美的占25%,韩国LG只占20%,而今年微波炉订单已向韩转移,我们的优势在减弱。其他新兴国家都认定现在是争中国订单的好机会。“把订单拱手让给人家,等于把‘中国制造’生存之路让给人家!”

      中国是全球最大家电生产基地,今天的出口规模来之不易。有些行业出口不行了,还能转行做进口,可像家电这样的成熟行业就难了。顺德经贸局副局长招霞红感叹:在汇率影响下,品牌大企业某种程度上还能靠内部消化撑一阵,中小企业做出口更辛苦。打国际市场,不是吃这盘菜不吃那盘菜一样简单,市场丢了,再难找回。

      “欲干不能,欲停不忍”

      人民币升值带来的不仅是订单减少,更麻烦的是就业问题。年初至今沿海大批企业停产、歇业或倒闭。但在顺德、珠海一些厂区,记者观察到人气依然较旺,其品牌出口产品的流水线一派繁忙。外部环境偏紧,是考验也是契机。面临倒逼机制,广东的出口企业不等不靠,主动适应,尽力自我化解困境,像美的、格力的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出口仍保持增长。

      一些企业家表示,经营成本大增,做一单赔一单,企业“欲干不能”,但那么多工人一旦下岗,无论是留在当地还是回老家,都给国家平添负担,也不利于社会稳定,企业“欲停不忍”,必须咬紧牙关,利用好回旋余地,维持运转。

      格兰仕外贸管理办刘贵中说,公司有4万多人,假如减到1万人,格兰仕照样活,也有赚头。不做单、少接单、缩小规模,对格兰仕这样的品牌公司不算太难,可是企业总要负起一份社会责任,不能简单地靠裁人来应急。

      广州、珠海一些中小企业的老总说,广东外来民工最多,今年因升值导致较大损失,中小企业不得不狠心裁员,这是非常时期的一种活法。但如何安置那些失业员工?配套政策措施要跟上。何况,出口经营牵涉到上下游,人员、规模收缩带来的“多米诺”效应值得重视。

      稳定汇率最要紧

      企业对人民币升值的承受极限是多少?

      调研中,企业表达了最低期望值:“但愿今年秋季广交会期间汇率不要升了。”

      在珠海进出口商会会长黄达璋看来,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帮助广东“腾笼换鸟”和产业洗牌,促进制造业的优化整合和外贸转型,提高中国产品整体形象。中国经济是靠实业支撑的,调控意在结构调整和升级,但今年的经济形势特别复杂多变,要考虑企业的承受力。

      格力、美的、格兰仕等品牌企业认为,人民币升幅如果每年维持2%—3%,家电业还能承受;升幅6%,企业就没生存空间了。也有的提出升值最好一步到位,“痛就痛一次”,不要“温水煮青蛙”。美的日用家电集团副总裁王振刚表示,升值不是问题,但应适度、可控、相对稳定。珠海华尚公司总经理周增广说,最要紧的是让企业对升值幅度有准确预期。

      不少企业认为,汇率走势应具有双向波动性,而非单向升值,“只涨不跌”会加剧热钱流入。汇率有升有降,并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才能掌握主动,不妨适当利用人民币短期走软来推动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

      金融部门现有的一些避险产品可用来给升值减压,但企业感觉这尚未满足需求,呼吁进一步丰富金融避险工具,改进和加强银行的金融服务,拓宽企业规避外汇风险渠道。财政政策也应有所作为。

      顺德一位知名企业家说,人民币升值,这是一种趋势,企业无法躲避,只能迎难而上。内紧外压,可能今后仍将存在,关键是看企业能不能固本强身,抢抓先机,增强应变意识和能力,“夯实微观,要有好政策,更要靠我们自己!”

      进口受益难抵成本压力

      原材料涨价使进口收益打折扣

      “从理论上讲,如果进口价格不变,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我们降低进口成本。”谈起汇率对进口企业的影响,北京一家光电科技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公司大部分原材料需要从国际市场采购,其中约60%用日元结算,40%用美元结算。用美元结算的部分,能够直接从人民币升值中受益。”

      这家公司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本土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屏(简称“TFT—LCD”)生产企业,拥有一条第五代TFT—LCD生产线,2007年生产液晶显示屏1010万片。该负责人强调,“影响进口的不仅有汇率问题,还有价格问题。美元贬值带来的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对企业影响也很大。”

      他说,在原油、金属涨价的大背景下,TFT—LCD主要原材料的价格都有上涨压力,特别是金属类、化工类材料的涨价压力最为明显。有些化工类材料的供应商报价涨幅达到30%。“虽然人民币升值降低了部分进口成本,但由于原材料涨价和日元升值,我们从人民币升值中的受益是打折扣的。”

      进口虽受益,但成本压力仍不小

      窥斑见豹,尽管国内普遍认为人民币升值对进口是“利好”,但一些行业却并不特别乐观。有关业内人士指出,进口规模、国内销售和国外销售比例以及结算方式不同,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影响也不尽相同。“人民币升值虽然使进口受益,但难以抵消由此造成的成本压力。”

      据悉,北京这家光电科技公司的“成本压力”包括以人民币计价的国内采购费用、劳动力成本、能源成本、固定资产折旧、国内贷款利息等。“这主要是因为,TFT—LCD产业面对的是全球市场,成品价格都是以美元计价的。人民币持续升值,就意味着等额美元收入折算的人民币金额将下降。而与此同时,折旧、人工、水电等成本却是刚性的。”

      记者算了一笔账:取今年一季度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平均价做参考,与去年同期相比,如果以美元计的TFT—LCD屏售价不变,不考虑其他因素,则国内企业销售一块TFT—LCD屏获得的人民币收入将下降7.5%左右。

      “面对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和能源、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我们感觉后面的压力很大。”该负责人呼吁政府有关部门在进口税收政策、科研项目补贴和鼓励产业整合等方面扶持本土企业做大做强,增强企业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多数企业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感同身受。“人民币升值,公司能一定程度上减少部分进口成本,从而受益,但需要仔细算一笔账。”GE医疗集团财务经理李维说。

      GE医疗集团是全球最大的诊断成像设备制造公司之一,其医用诊断成像产品占全球市场的30%以上。其中,全球40%的医用CT机是北京工厂生产的。

      李维分析,GE医疗集团中国制造工厂1年的采购额大约是2亿美元;其中约一半从国外采购(进口),一半在国内采购。“如果在国外采购,在国内销售,这部分生产是能够从人民币升值中受益的。然而目前的情况是,中国制造工厂的产品75%出口国际市场,只有25%在国内销售,对比下来,公司每年的出口额比进口额每年多1亿美元。由于美元贬值,而公司的劳动力、能源等成本是用人民币支付的,所以公司利润是下降的。

      李维表示,人民币升值给“进口——加工生产——复出口”这种生产方式带来较大冲击,“中国制造”的成本增加了。尽管这样,GE还是看好中国市场。这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

      市场优势。虽然中国制造的劳动力优势降低了,但仍具有明显的市场优势。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从战略角度讲,将生产工厂更加靠近需求市场,具有明显的运输成本优势。

      供应链优势。目前,中国供应商的配套能力和质量水平大大增强,随着本地采购量的增加,也会降低采购费用。

      研发能力。GE医疗集团在中国的研发能力正在增强,研发人员已超过600人,是全球四大研发中心之一。

      “为实现美元保值增值,我们选择了多种方式。”李维说,一是套期保值,利用金融期货市场转移汇率风险;二是调整公司产品成本结构;三是选择最有利的付款条件。显然,在美元贬值的情况下,付款时间越晚对我们越有利。

      投资:喜忧参半

      美元不“值钱”,结汇成首选

      “美元不‘值钱’了,存款利息还抵消不了贬值的损失,再持有即如同鸡肋。”北京市民高先生说。今年3月,高先生把所存的3万美元全部提了出来。那这笔钱是怎么利用的呢?高先生笑言:“换成人民币又存到银行里了。要不能干什么呢?QDII?收益还不如存款可靠。炒黄金?我搞不懂那玩意儿。”

      面对人民币不断升值这一事实,很多持有外汇的居民感到很无奈。目前企业和居民在境外投资时须办理的审核手续非常繁琐,投资金额受到严格限制,相关投资渠道也比较少。国内居民自有外汇资金只能投资于B股、QDII和有关外币理财产品等,并且还要承担一定投资风险,这导致“结汇”成为很多人的首选。但专家建议,如果持有外汇的数量不多并且不急用,没有必要结汇。因为买卖间要承担一定的价差,而且结汇后想再换成外币手续也会比较繁琐。

      马跃是北京一家出版社的职员,工作之余很喜欢在外汇市场上搏杀。“自去年7月开始,人民币加快升值。刚刚换成的美金突然就缩水了。比如有1000美金,去年年初汇率还是7.7左右,而到7月就变为7.5了,再换回人民币就得损失200多元。”

      人民币升值以后,马跃觉得投资汇市的压力和风险一下子增加了。尤其是人民币汇率的走势难明,这更让马跃在汇市上如履薄冰。为此,马跃改变了自己的投资策略,拓宽了炒汇的币种范围,以此分散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但他并不建议所有的投资者都这样做,“炒汇其实是与汇率的博弈。‘水性’不好的人最好不要去搞这种风险投资,做银行理财相对安全些。”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