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缝线、机针与缝纫
两片或两片以上的缝料以不同的方式迭置一处,用针引线把它们连接成一体,或在缝料表面用针引线绣制出不同装饰图案的各种工艺过程,统称为“缝纫”。
缝纫分手工缝和机械缝两种。在成衣机械化趋势不可阻挡、愈演愈烈及缝制设备品种、档次不断升级的今天,高质、高效的机械缝已占据整个缝制设备90%以上的份额,而手工缝尽管所占份额不是太多,但在传统艺术品加工中却仍有其不可替代的魅力。
机械缝有一般的锁式线迹平缝、链式线迹包缝和绷缝,还有锁眼、钉扣、套结加固缝以及花样绣花装饰缝、开袋与袋口缝纫合二为一的特殊缝等。
因缝料的材质、厚度、组织、颜色、缝制款式以及所使用的缝制设备或缝制手段不同,应分别选择在种类和规格上与之相匹配的不同缝线和机针:
⑴ 一般情况下,软薄料用细线、配小号机针,硬厚料用粗线、配大号机针。
⑵ 平缝机推荐用左旋缝纫线,左旋缝纫线在平缝时有加捻的趋势,利于强度的保持。
⑶ 包(绷)缝机则常用细棉线,因为细缝线所占据的有效空间小,对缝料较少引起变形和起皱,使链式线迹更加美观、手感舒服。
以上所言是保证能形成正确线迹的最起码条件。
衡量缝纫线性能的优、劣,应从其抗拉强度、耐磨性、安全性、万米无疵率、光泽度、着色牢度等方面综合考虑。按材质分类,缝纫线通常有纯棉线、蚕丝线、化纤线(如:涤棉、涤纶、锦纶、腈纶)、混纺线和金属丝线之分,而且通常情况下多采用两股或两股以上的单纱以不同的旋向和旋转力捻合后,经丝光、蜡光等特殊后处理而制成的股线(也有以两根或两根以上的股线再行捻合而制成的复捻缝纫线)。
左旋缝线以Z表示,右旋缝线以S表示。其捻力的大小决定着缝线捻度的高低,捻度越高其强度和弹性越高,但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捻度越高越好,一般情况下缝纫线的捻度是否合适是这样判断的:取
棉缝纫线的缝纫性能虽好,但在洗涤后其缩水率大于合成纤维缝纫线,而且其耐磨、耐撕拉强度和耐化学腐蚀性能不及后者,加之纯棉衣物占全部服装总量的份额不多,高质量的丝光棉线价格又十分昂贵,因此目前已很少使用棉缝纫线。与此相反,短纤维涤纶缝纫线由于其成本较低、耐久性和缝纫性能优良,已几乎为所有的常规面料缝制时采用。
缝纫线的粗细是用其支数或旦数来表示的:支数是棉、毛、丝、麻等短纤维纺成的纱线粗细的计量单位,表示一定重量的纱线所具有的单位长度的倍数,支数越大,纱线越细。旦数是天然长纤维和人造长纤维纱线粗细的计量单位,表示一定长度的纱线所具有的单位重量的倍数,旦数越大,则纱线越粗。
缝制过程中,起连接、固定作用的缝纫线一旦被拉毛、劈股、断裂,正常的缝纫作业将难以为继,即便是要强行作业那也只能是在继续制造废品。
缝纫时,缝线自线架,经诸多过线零部件(如:过线架、过线杆、夹线器、左右过线钩、大线钩、挑线簧钩、挑线杆线孔、针箍过线孔)有序地到机针穿线孔的整个穿线线道,为了减少因缝线磨损所造成的缝纫故障,所有的过线零件都必须光滑、耐磨。
⑴ 缝纫线要经受高速、高频次的反复穿拉磨擦,必须具备较高的抗拉强度、耐磨性、均匀度和合适的张力。
⑵ 各过线零部件必须光洁,无毛刺,同时还要有较高的耐磨性(局部热处理、抛光后镀硬铬,嵌装高硬度和表面高粗糙度的复合材料或陶瓷制成的穿线孔衬圈)。
⑶ 穿线次序先后有序,不得有混乱或拌绕。
当缝纫条件(针、线、料配合)发生改变时,一定要对缝制机械有关部位做相应的及时调整。
倘能做到以上要求,一般情况下出现因缝线拉毛、断裂而导致的工作失效就可以避免,但是以下特例中还应谨慎对待:
⑴ 正常进行纺织品缝制的锁式线迹高速平缝机突然改做皮衣加工时,缝线由14# 5X3短纤维涤纶线要换成15d/3长纤维丝线,同时机针也由14#圆截面纺织品用针换成16#菱形截面皮革用针。
因为高强度长丝线在线环成形阶段,不仅因较高的弹性会导致线环偏转、变形,而且其捻度减弱会更趋严重,旋梭尖很可能只是勾着缝线三股中的一部分(一股或两股)。前者易造成旋梭尖难勾进线环,产生跳针,后者会导致劈线、断线故障。
为了避免发生上述故障,建议在机针、缝线、缝料配合适宜的前提下针板容针孔适当换大些,送料牙相对调慢些,缝线张力及缝速适当降低些,并对缝线加硅油润滑处理。
⑵ 机针完好、安装位置正确的绷缝机,在起缝时会出现长针不易上线的问题。究其原因,也与缝线捻度较大、线环成形不稳定有关。
一般情况下,绷缝机数根直针依次等高差、同间距地排列在同一垂直面内,其中长针(与针板表面距离最小)处于弯针勾线的最远端,延时性导致它形成的线环为最大,而在同等条件下线环变形、扭曲较为严重,稳定性较差的长针的线环不利于弯针勾进,这是绷缝机长针起缝不易上线的根本原因。以下方法对绷缝机长针起缝不易上线有一定作用:
① 减小长针线的张力,把针线从夹线器上移出。
② 观察长针线环的扭曲情况,将长针微转,使线环能迎合弯针的进入。
③ 设法将弯针勾线时间提前,使其在线环已形成,但尚未变形前提前进入。
不管是平缝机还是绷缝机的缝线失效和缝纫故障均易发生在线环的形成阶段,因为缝料对缝线的摩擦阻力,引起缝线最严重的松捻发生在直针由下死点开始回升的线环形成时刻。此时,一方面因缝线、机针对缝料的摩擦阻力不同,导致缝线不能与机针同步上升而在缝料下面;另一方面,继续回升的机针容线孔下沿会不断地抬起,滞留在缝料下面的缝线会不断地扩大使之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