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缝协大力推进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
为行业发展提供智力“能源”
——中缝协大力推进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
4月29日,中国轻工缝制机械行业职业技能(北京)培训基地正式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人事教育部批准成立;
6月15日,14位来自京津及河北地区的缝制机械维修行家通过考试获得考评员资格,至此业内已有41名人员获考评员资格;
7月23日,北方地区首批缝制机械维修工职业技能鉴定成功举行,13名学员顺利通过中级技能国家职业资格认定,获得国家职业技能资格证书……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年初制定的行业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各项计划正在变成现实。
针对行业发展对装配、维修工等专业人才的需求,中国缝制机械协会目前正在全行业内推广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大行业职业技术培训和鉴定工作的力度。按照计划,协会将逐步在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广东设立行业培训机构,形成一南一北的行业鉴定体系,到2013年,保证每年的培训与鉴定人数增长100%,实现3-6万人参加职业技能培训,1-3万人取得相应等级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相信这必将为我国缝机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和动力保障,为行业由大变强发挥重要作用。
行业发展催生职业技能培训与资格认证工作
所谓“职业资格”是对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我国劳动就业、用人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指按照国家制定的职业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通过政府认定的鉴定评价机构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对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其是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是劳动者求职、任职、独立开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也是境外就业、对外劳务合作人员办理技能水平公证的有效证件。
缝制机械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传统制造行业,产品结构原理复杂,制造精度高,机电一体化比重大,从产品的制造、装配、使用、维护等方面都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要求较高。
目前我行业上规模的整机企业有500余家,设备经销单位数千家,使用缝制设备的服装、皮革、箱包等下游行业企业约5万家以上。据初步估计,目前专门从事缝纫机装配、维修职业的从业人员就有10万以上,其中还有大量的潜在劳动力培训需求。但是,目前从业人员的学历结构主要以小学、初中、高中为主,少数为技校毕业的中等专业学历,其工作经验与技能的积累基本依靠以师带徒的模式,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知识面较窄,难以适应产品向技术集成化、智能化、精密化的发展需求。
当前,缝机行业在生产方式正处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发展的过程中,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快行业技能型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快速提升职业技能水平,已成为促进上下游行业发展的紧迫任务。
协会加快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工作步伐
近年来,协会一直把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素质和建设一批复合型职业技能型人才队伍作为行业培训工作的重点,从2003年起,协会陆续开展了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体系的筹建等一系列相关工作,如在协会设立了中国轻工缝制机械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管理总站,作为行业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最高管理和实施机构;
组织专家制定了《缝纫机装配与维修工》国家职业标准,并于2005年8月由国家劳动和保障部正式颁布实施,作为指导我国缝制机械行业特有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的法规性文件;
组建了两个职业技能鉴定站和两个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初步建立了行业基础性的培训和考评体系。两个职业技能鉴定站分别设立在协会和江苏常熟仕德伟缝纫机城有限公司,负责北方和江苏省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两个培训基地分别设在凌宇信诚(北京)缝纫设备有限公司和上海培训基地设在上海市虹口区心知业余进修学校(上海缝制机械协会培训部),主要负责北方和上海地区的培训工作;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