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脉浙江民间借贷
庄国金苦恼地坐在烟圈里,为他的草根集团的债务发愁。
一伙人刚刚看过他最后的不动产——一块在呼和浩特,甚至连拆迁问题都还没解决的地块。初步评估了一番,大概还能抵上3个亿。
无独有偶,飞跃集团邱继宝也扛不住了,金乌集团董事长张政建人间蒸发。似乎就在一瞬间,浙江的一批大型民营企业都感觉有些喘不过气来。
所有的威胁都有着一个统一的指向,就是密布交织在许多企业家头上的那张民间高利借贷网络。
风险之上
应对货币政策从紧的环境,银行出于商业盈利方面的考虑,更加倾向于信用资质良好的大企业。于是,更多的民营企业转向民间借贷市场,融资利率越来越高,多数企业都已不堪重负。庄国金本人也承认,民间融资偶尔也能帮企业挺过资金短缺时期,但更多的时候无疑是饮鸩止渴。
三年前,还在国民经济朝着预期良好发展态势下,庄国金的集团公司除了上北下南地折腾地块外,另外又辟出食品和能源开发等产业。多元化的发展,尤其加上对资金需求庞大的地产开发,老庄早早地就深陷民间融资。
“那时候经济形势不算糟糕,七八分的利息他也能撑着过来。”一位借过笔钱给庄国金的人士称,但是现在不一样,20来家公司正要找老庄清算,“银根收紧后,之所以还有人继续借给他,基本都是盼望他能稍微有点起色拿回本金也不求利息了。”
而民间借贷的利息,至今还是一个神秘的数据。今年6月中旬,央视曾经对温州、台州地区的民间借贷做过一个调查,最高利息达到了120%,以1000万元为例,相当于,一年后不仅除了得偿还本金1000万元外,还需要收取1200万元的利息。
而据上述人士称,整个浙江地区的民间借贷风险已然到达顶峰了,凡是涉足高利借贷的企业都已经是垂死挣扎的状态。
与此形成极大反差的是,据当地银监分局公布,温州今年上半年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创历史最好水平,仅为0.71%。银监分局又声称,温州行业信贷资产质量达到了花旗、汇丰等国际先进银行的水平。
“数字不假,但这背后是多少企业拿着高利贷的钱去还银行的债,再利用时间差,捧回银行贷款去偿还高额利息呢?”上述人士不无感叹。
借贷狂飙
眼见企业吃紧,金融部门也是如坐针毡。
中国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发布的《温州金融形势分析报告》显示,在大量铺陈定期存款增长,以及宏观形势及诸多不确定因素带来的投资意愿下降而表现的证券、楼市及财险业务的数字外,民间借贷的利率今年以来呈现出一路攀升之势,从借贷关系看,虽然仍是以个人借贷为主体,但企业参与程度已明显提高,个人供给企业金额占比43.4%,同比提高12.4个百分点,企业借给企业金额占比5.8%,同比提高12.4个百分点。
事实上,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国家6次上调基准利率和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随着一度被人视为非同寻常的调控政策逐步到位,温州累计被冻结资金在36亿元左右,全年信贷资金减少量至少也在百亿元以上。
与之对应的民间借贷月利率,于是便在去年年末顺利上扬至11.64%。,到今年报告前期的6月份,平均加权月利率则冲破了历史高位(2005年的12.112%。)达到12.25%。,比去年同期增加3.23个千分点。
从常理不难判断,市场的操作利率绝对不只报告上的数字。“毕竟愿意接受人民银行公开监测的400多家企业本身都还不错,真正资金紧张的哪会让金融机构蹲点自己老窝去摸老底呢?”庄国金说。
信贷政策趋紧,尤其是数量性管制的措施,导致企业生产资金紧张,间接地导致民间融资活跃。不少类似于庄国金这样危如累卵的公司,资金比例更是完全失衡,自有资金几乎已经消耗殆尽。
温州银监分局的数据显示,2007年温州流动性资本超过3000亿元,且每年以14%的速度递增。按银监分局的测算,用于民间借贷的资金保守估计会有4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