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维修工生存法则
- 编者语:本刊曾在2006年借全国缝制设备工业信息中心首次举办维修培训班之机,以“学习也是生产力”为主题对缝制设备维修人员的技能学习等情况作过概述报道。两年之后服装和缝制设备行业在外围、内部环境变化中承受着压力,这也给缝制设备维修人员造成困惑,他们产生的情绪和正在遭遇的故事引起业界关注。
“早上到了车间,先例行将机器检查一遍,然后在缝纫工们不定时的‘求助声’中履行一个缝制设备机修工的职责,直到工人们下班散去,忙碌时就加班到星星月亮都翻着眼皮瞧着街上稀落的人影。”一个普通机修工工作状态就这样活灵活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十年如一日地围着缝制设备挥洒青春,是机修职业使然,也是各年龄段机修工共有的人生状态。然而细看之下,代代机修各不同。
有这样一个选择题:
您认为自己属于以下哪种类型的缝制设备维修人员: □ 未涉及管理和生产,从业已久的技术专注型维修人才; □ 维修和管理并重的复合型人才; □ 技术尚未纯熟,正在努力学习中,朝技术型或复合型维修人才发展; □ 处于彷徨中,未来就业方向未定的设备维修人。
这4个选项代表着当下4种不同的缝制设备维修工生存状态。技术专注者往往对缝制设备维修饱含深情,复合型人才是缝制设备维修人员的发展方向,初入行的机修工还在努力寻找生存之道,而仅仅视“缝制设备维修”为一种可以适时放弃的生存手段的机修工正在服装企业效益不佳、失业者增多且求职艰难的环境中彷徨。
服装企业内忧外患,缝制设备行业困于艰难时世,这些困境引起的连锁反应已经渗透到缝制设备机修工的生活、工作中。
大多数的缝制设备维修人员从做学徒开始走入缝纫机维修的世界,一做便是三五年,或十几、二十年。迄今为止从业十几、二十年的大多成为师傅级维修能手,而年轻一辈正是当下缝制设备维修群体的主力军。如果说中年一辈缝制设备维修工们成长于缝制设备维修的“机械化”时代,那么年轻一辈缝制设备维修工们正起步于缝制设备维修的“电子、自动化”时代。以电脑平缝机为代表的自动化缝制设备已经大量进入服装生产企业车间,而以拉布机、自动化裁床为代表的高端服装生产设备普及使用后,更会在不久的将来对缝制设备维修工们的技术能力发起挑战。
从技术层面来说,一个职业缝制设备维修工应该与时俱进,提升专业维修水平,不局限于缝纫机的维修,积极拓展专业维修领域。尽管几乎所有的缝制设备维修工都明白“技术等于一切”是维修工的基本生存法则,但摆在缝制设备维修人员面前的技术提升之路荆棘重重。绝大多数正在成长中的缝制设备维修工对学习技术表示出极大的热情,四处寻找维修书籍、参加职业培训、向熟识的技术高手讨教……他们把握每一个可以丰富自身技术本领的机会,但通常情况下他们难以顺利学习到渴求的知识。
“自身知识结构限制”这一问题在电脑自动化设备普及到服装生产中之后更为突出。以电脑平缝机为例,几乎所有咨询这类设备维修方法的维修工都将视线集中于电脑控制箱。电脑平缝机的核心部件在于此,只要解决了控制箱问题大多故障的排除可以顺利进行。然而,众所周知,电脑控制箱所涉及的电子、自动化控制知识是完全不同于机械维修的领域,对于大多数非电子自动化专业毕业的机修工而言,这不仅仅是挑战。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掌握电脑控制箱的维修方法对于一个缝制设备维修工而言并非必须,加之电控系统涉及设备生产商的技术保密问题,维修工很难通过生产商渠道获取相关知识和信息。尽管难以掌握电控系统维修方法,维修工却可以收集有关知识,在设备出现问题时,判断出故障部位所在而非盲目维修。拉布机、裁床等设备同样如此,基础知识的缺乏和知识结构的单一性限制了设备维修人员对关键部位进行维修的能力。
但维修工们并非无所作为,丰富的知识积累都是后天努力的结果,相对于难以攻克的电子自动化方面的知识,机械部分知识的深入了解却是多数维修工可以做到的。现实中不乏通过长期摸索缝制设备构造而自学成才的例子。小黑是一个年仅20多岁的设备维修工,他却培养出好几批徒弟,在他的住处摆放着许多从经销商处淘来的二手设备。每天他都花一定的时间摆弄这些设备,把缝制设备中出现的问题具体到设备上,反复实践,长此以往他不仅解决了各种问题并且对各类机型的构造都有了深入的了解。用心和设备打交道,深入钻研,才有可能创造奇迹。
无论设备如何更新换代,同种类型的设备其基本结构未变。设备维修工还可以通过涉猎专业书籍、查看维修手册、参加基本机型培训等方式把握信息,适时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所学、所知。在服装企业求职不易的现状,迫使许多设备维修工们更加注重自身技术水平的提升,直接有效的培训受到其欢迎。
缝制设备维修工实际上可以为服装企业生产发挥重要作用,但在现实中维修工的境遇并不令多数人兴奋。“做机修,一是脏;二是被人使唤,不习惯;三是面对技术问题,一切靠自己,也辛苦;四是空闲时间没有,就算有也是在待命状态;五是发不了财。”这是普通设备维修工的生活写照,但并非所有的维修工都处于这样的境况。
本刊也曾讲述许多设备管理者的故事,他们从普通设备维修者做起,但在职业发展的过程中不独限于缝制设备的维修。如张师傅是某大型服装企业的设备科管理人,他现在的工作就是协调各个车间的设备使用,布置生产流水线,将车间里每一台设备的作用发挥出来为企业创造效益,同时也解决其他设备维修工遇到的难题,或者开发生产所用的小工具。而多年之前,他还是一个对缝制设备知之甚少的外行。他曾这样告诉笔者:“缝制设备维修从业人员众多,竞争很大,如果没有一套过硬的维修本领,或者仅限于设备维修而缺乏服装生产运作等相关知识,很容易被同行挤出去。”他的这番话在当下看来更具激励作用。
近一年来,大量的小型服装企业或停产,或倒闭,导致缝制设备维修工收入缩水或者失业。工作难找,以至于出现了本文开头接受2 000元/月工资的老师傅自降身价以求温饱的例子。外界环境的冲击让许多维修工措手不及,有准备的维修工们可以从容应对。除了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外,在服装生产方面适当延伸不但可以辅助服装生产的开展,也可以提升缝制设备维修工的复合型知识结构水平。缝制设备维修工成为服装生产管理者不无可能。在全国缝制设备工业信息中心举办的一次培训班上,有一位学员是服装企业的生产负责人。在他看来,一个生产管理者必须对生产设备有足够的了解,服装生产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将各方面知识整合起来以保证生产的有序进行。反之,设备维修工可以通过对服装生产工艺等方面的了解开发辅助工具协助生产,配置生产线,等等。从维修到管理,缝制设备维修工在拓展知识面的过程中,完成了自我向复合型人才方面的转变。
面对未来,一个缝制设备维修工通常在两种生存方式中做出选择:一是在缝制设备维修这项事业中继续摸爬滚打十几、二十年;二是适时放弃相对枯燥的维修生活,转入维修经销领域。
“想转行”,这样的话从缝制设备维修工嘴里听到许多次。如果说上一辈维修工还能固守于缝制设备维修这一职业,那么当代年轻一代维修工对待本职工作的热爱度已经减弱,于其而言,缝制设备维修和卖冰棍一样是一个可以适时放弃的求生手段。问及将来,有年轻一辈的维修工这样对笔者说:“做机修真的挺枯燥,几年之后烦了也该换换行。”当然,大多数设备维修工不会选择转行去卖冰棍,经营缝制设备或者经销零配件对其而言更现实。很多人未跳出过缝制设备行业这个大圈。
将设备或者零部件经销作为副业者,因精力有限大多小范围操作,而完全转型成为经销商又要面临市场拓展等多种问题。维修工从事设备经销已经普遍,但当下缝制设备市场的冷淡使得已经涉足经销的维修工陷入经营困境,同时也为打算进入经销领域的维修工设置了障碍。
跟已经稳定下来的老一辈设备维修工不同,异地求职的现状使年轻一代维修工工作、生活难以稳定。身在异乡,除了同事和工厂里的员工,大多数维修工交友不多,但网络的发展丰富了他们的生活。上网聊天、逛论坛成为其工作之外的主要放松方式。他们用网络结交朋友,赶走工作时的疲惫,接收网络上的新鲜事物……苦并快乐着。网络在缝制设备维修工生活中的渗透已经延伸到工作领域,比如技术交流的网上群落、在线论坛成为年轻一代维修工寻求解决技术问题的新途径。
但许多缝制设备维修工此时仍表现迷茫。谈未来,直言随遇而安。也许缝制设备维修不是维修工们主动选择或者坚持的事业,但作为一个设备维修工时,对工作负责、对自己负责却是维修工们在思量的事情。带着“好好做机修”的情结,通过努力不断提升自己,一定可以成就缝制设备维修工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