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服装:品牌操作一定是最好的路
在虎门镇中心区,在工厂、人流与商场之间,很难想象自己就站在与中国近代史拉开序幕的地方。一水之隔的威远岛,文化演示中心选址已经围起施工墙,龙门吊也已经到位。如同过去三十年中的每一次,虎门服装又一次寻求蜕变,这个新舞台与珠江口边上那些古老的兵营、炮台遗址,以及在古老墙垣中盘根错节的老榕树如此接近;而未来的目标,不仅仅是一个新的服装产业,也是一个更新的,或许也是更古老、更深厚的虎门。
转折:非今日起
2000年后,“转”字就频繁地出现在虎门服装行业的字典中。每一个在这个行业中的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比媒体和政府更早嗅到成本提高和行业风向变化的信息。
小企业主的自我转型
虎门镇口企业主周银城,在2003年,就把他一百多人的工厂,精简成只有十三个人的公司。
经历富民时装城的“黄金10年”的周银城很快遭遇工厂规模扩大带来的管理困难,以及工资上涨带来的不稳定先兆。
中学教师出身的周,总结“要把整个程序做下来很难”。2003年,他决定把重点放到越过批发商的环节,直接联系贸易商;他注册自己的童装品牌“云彩娇娃”,建立网站,成立市场部。整个制作过程,都下发到其他工厂。
周银城认为自己的转型算是成功,他不仅有了稳定的台湾客户关系,还开拓了印尼和新加坡的市场。他甚至与生意伙伴去东盟国家考察了一圈,萌生了在东南亚设办事处的打算。
默默关闭的服装作坊
尽管生意在开拓,周银城却说利润一直在缩水。“现在仅能靠数量赢利。”但周银城的“下家”、承接他厂里加工生意的80后湖北小老乡赵勇,则称接周的生意已经赚不到钱,“只是在六、七、八月的淡季,为了发工资留住工人,亏一点也要做。”
赵勇的作坊位于虎门镇博美鱼塘附近,在一栋出租楼的5楼。一个大的房间里摆了十几台缝纫机,十六七个工人加班加点赶一批从“富民”卖到新加坡的裤子,六七百件———在赵勇父亲管工厂的年月,生意红火,“1000多件的小生意,是不屑于接的”。
有作坊主估计,虎门博美、镇口、卢屋一带聚集着几千家这样的小服装作坊,它们承接着虎门大中型服装企业或服装批发商的大量订单,成为虎门服装产业金字塔上位置低而数量巨大的基部。
近两年,这些悄悄开起的服装作坊很多都默默关闭。
政府:恢复劲头
在虎门镇标志性的批发市场富民时装城,一位为批发商工作的设计师说:“以前一个款式能跑到很大的量,而现在只有几千、几百件。”这个“很大的量”,曾经是一个款式数十万、上百万件。
留住企业就地升级
虎门镇副镇长潘继军认为目前的不景气,在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产业集群中有很大共性,“转型升级是一个动态操作的过程,调整本身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同一个过程。”
服装是虎门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虎门服装制造业的特点是生产与市场同步,目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占GDP的48%和接近51%,“这是政府多年刻意引导的结果”,因此虎门的战略是“工商并举”;目前要做的,是“恢复改革开放之初的劲头,留住企业,就地升级。”
虎门镇经贸办副主任黄沛民说,虎门并不担心工厂大规模外迁。因为这里已经形成完善的商圈,供应链。
打造升级商圈
眼下镇政府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是打造升级商圈。在广深和京珠高速公路交汇出口处,23层的富民商务中心已经建成,围绕它的六大配套项目正在施工。虎门镇政府希望这里能成为虎门服装与总部经济的中心。
在虎门镇政府的蓝图中,威远岛的“时尚创意园区”是重要的一着棋:在连接虎门与威远岛的两座大桥之间,建设占地200亩的园区。政府将兴建园区的基础设施和楼宇建筑,改造旧厂房,以“准入门槛高,运营成本低”的卖点吸引服装名牌总部进入,并吸引全国的设计师在这里定期开发布会、做环保和功能型服装等类别的研发,并在培训和研发上加强与大专院校合作。
黄沛民透露,目前园区虽还没有开始建设,但已经有外地的国家级名牌产品表示了在时尚创意产业园区落户的意向。
即将于2009年3月开幕的新富民商务中心,招商已经完成7成以上,但期待外地企业租用办公楼层作为企业总部的构想,尚未成为现实。对于以硬件的档次提高来促进产业升级的想法,一个本地品牌商有不同意见,他直言:“开了很多店就是市场吗?炒卖地产和做服装是两回事!”
方向:虎门模式
相对于江浙市场,品牌多而名牌少,仍是“虎门特色”。
长期发展的两个选择
香港西旗商业策划公司首席战略顾问吴钢曾在虎门一家曾经赫赫有名的服装品牌任总经理。他认为,虎门的问题是,很多业者都是批发和做加工厂起家的,他们对压低成本很在行,但经营上还停留在前店后厂的时代,不了解品牌的文化升值和推广。
“只在成本和价格上用功,目前空间已经越来越小。”从2006年以来,消费终端的服装价格一直在升高,市场在呈现升级的态势。因此,对于谋求长期发展的企业,只有两个选择:一是成本转移,转移到劳动力价格低的洼地,二就是增加品牌附加值。
西班牙品牌ZARA模式
虎门技术创新中心信息主管、省十佳设计师冯璐认为,以西班牙品牌ZARA为代表的模式,就很适合虎门,因为虎门传统上就是以抄新板快、量大而快速反应制胜的。ZARA的设计方式是设计师、市场专家以及进货专家三位一体。“三位一体”的运作策略使Zara的每一款产品从设计直至运送到商店货架,平均只需两周,每年推出的款式多达万种。“抄”自一线品牌的设计,虽然每年需要为之付出数千万欧元的版权费,却因面对大众市场,带来更丰富的利润。
然而,具体运作品牌的职业女装品牌HUEDY总经理陈玉玲则认为没有这么简单。“人家发展的历史,市场运行模式,那么容易一学就会吗?品牌运行需要的过亿投资有吗?有没有研究市场份额构成,可行性方案在哪里?外面的市场经验在中国人身上有没有用?”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