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世界鞋都东莞的“心”痛

        东莞如果被称为“世界制造工厂”,厚街则是世界制造的策源地之一。

        除了“东莞塞车,全球缺货”外,坊间还流传这么一句缅怀的话:“那时的厚街,一个红灯前,车龙数百米”。

      与厚街镇毗邻的沙田镇和道滘镇都只是一桥带水,但是沙田和道滘的出租车都热衷跑到厚街来兜客,而市民就多到厚街来逛街,他们感叹“一道桥梁,两个世界”,艳羡这个依107国道建设起来的厚街镇之兴盛。

      近三十年来,厚街沉浸在神话般的荣誉之中。直到这两年,杂音侵扰这座小镇。人们预感到:可能有事情要发生了。

      这是“理论武装头脑”的“抛灯引路之举”。实际上,在谋求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厚街镇身处风口浪尖,已无退路。

      ———厚街镇委书记黎惠勤

      外经贸办的主任马上打电话给我,他们支持和促成了我上报中国名牌,不然我都要忘了。

      ———金叶珠宝董事长王志伟没想到随便提了一下金叶有意申请中国名牌,就很快得到肯定。王志伟认为这是政府对企业扶持的最好形式。

      从制造到创造

      2007年12月11日,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的办公桌上,赫然摆放着一本厚达两百页、装订成册的《推进厚街镇经济社会双转型研究》调研报告,报告扉页上只有六个字———“从制造到创造”。

      风口浪尖中的鞋业

      这本册子是厚街镇政府委托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进行的调研成果。厚街镇委书记黎惠勤在此书序言里写道:这是“理论武装头脑”的“抛灯引路之举”。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厚街镇身处风口浪尖,已无退路。

      今年,国家总理、广东省委书记、副省长相继到东莞来调研视察,无一例外都去了鞋厂。厚街160余家鞋厂,在双转型的风口浪尖中首当其冲。

      在这个产业升级转型的阶段,企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要突围而出都绕不开关键的一条:核心技术和研发能力。

      在厚街的鞋企中,琪胜鞋业的尹积琪早在10年前就开始觉得自己的鞋厂终究会走到尽头。他期待一场脱胎换骨的转变。

     

          厚街是世界制造的策源地之一,制鞋、家具、会展业等是其特色产业。

     “别人涨价,我们为何不可以?”

      尹积琪是土生土长的厚街人。20年前,他在厚街村开了一个不起眼的小鞋厂,专门做童鞋。在上世纪80年代那个加工的黄金时代,尽管那时尹积琪无法跟国外大采购商直接对话,靠接发包下来的订单赚钱,但就凭这些,也活得很滋润。

      到上世纪90年代,事业渐渐壮大的尹积琪已经能自己接到海外订单。然而当身边一个又一个鞋厂崛起时,尹积琪不能安坐。残酷的价格竞争让他不能不考虑重新开始。

      尹积琪到意大利等国家考察时,深感震撼:同样是鞋子,我们一直在降价,为什么人家一直涨价?我们为什么不可以?

      在利润和意气的双重驱使下,尹积琪产生了摆脱纯加工生产模式的强烈念头。1997年,他毅然结束了原来的工厂,到厚街镇三屯村投资开办了一个新厂叫琪胜鞋业。

      交了4年的学费

      做品牌之前,首先要有自己的研发。

      从2004年开始,琪胜鞋业把目标瞄准国内高档男鞋市场,把大部分的资金投入到研发中来。“从2004年到现在,我们一直在交学费。”尹积琪说,自己搞研发难度很大。琪胜负责自主品牌的人士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在这4年多时间里,每天都是如履薄冰。“我们不是冲过来的,是熬过来的。这个过程很痛苦。”

      要有自己的设计,要有自己的销售渠道,每一步都意味着大的投入。让琪胜看到曙光的是,经过了这么多年,已经不是纯粹的烧钱了。高达十数道的过程控制流程,处处体现着现代企业中流行的六西格玛管理模式的影子,一双鞋子在检测中心起码要经历十数关卡的考验,同时坚持保留手工制鞋的传统,贵精不贵多的概念让琪胜的鞋子和别的一般鞋子不同,据说最便宜也要卖到1500元/双。

[1] [2] [3] 
  • 相关阅读
    1. 新品亮相丨让你无法错过的“缝制好帮手”
      阮积祥出席2020中国绿公司年会并演讲
      W20步进罗拉车的十八般武艺
      都在说工厂 阿里1688产业带跟犀牛智造什么区别?
      杰克“野狼团”徒步登山,练体魄,强意志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