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岁大男人最拿手的是绣花
■一位年过五旬的大男人,与缝纫机和绣花线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的“缝纫机虚实密针绣工艺法”获得国家专利,绣品在国外大受追捧
董树新踩起缝纫机来一点也不逊色于女同胞。
这两个收音机是他工作时最好的调剂品。
在大多数人眼中,男人玩的就应该是汽车、器械之类较粗犷的东西,这样才能提升他们的男子汉形象。可在鞍山,却有这样一位大老爷们儿董树新,他痴迷绣花,而且还是用脚踩缝纫机“扎”出来的,绣出的作品一点也不比女同胞逊色。他的这手绝活已获国家专利,“扎绣”——这是董树新给自己绣法的命名。
“扎”出精美图画
第一眼看见53岁的董树新,很难将他与绣花联系起来,只见他高高的个子,敦实的身材,给人感觉颇有男人味。
拿出他的作品《清明上河图》、《雪晴》、《狐狸一家》等,记者不觉惊叹起来:太神奇了!难以想象,这些作品都是用缝纫机“扎”出来的!
当董树新坐在缝纫机前,摊开画布,脚踩踏板时,看着眼前的一切,记者心中的“谜”迎刃而解。
董树新正在一边绣一边向记者介绍制作过程:首先得将画布熨烫平整,然后在画布后面绷上绣花纸,以免画布走形,接着在画布上“过上”画稿。“利用这台机器通过我的思维、想象和感觉,用绣花线一点点、一层层,反复无数次绣制,最后把成品处理平整、镶框就可以了。 ”
绣花22载不改初衷
小学期间,董树新就喜欢画画,四大名著连环画爱不释手。下乡四年间,画笔、速写本不离左右,为他打下了坚实的美术基础。
1986年开始,董树新开始用缝纫机绣花。 2002年夏季,董树新将“缝纫机虚实密针绣工艺法”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并得到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
今年3月,董树新带着30多幅扎绣作品参加了日本岐阜市的中国工艺绣展,得到了日本人的热烈追捧。不少日本人当即买下绣品,岐阜市市长也对董树新的绣品给予高度评价。
吊起音箱成为独特风景
从董树新“扎绣”开始,缝纫机就一直陪伴着他,已经二十多年了,但外表如新。在董树新眼中,缝纫机如同自己的亲人一般,所以要好好保养。
两个收音机的音箱被吊起来,就在缝纫机上方,这成为董树新工作室一道独特的风景。
一幅绣品的制作通常需要几个月时间,董树新每天都要在缝纫机前绣上至少八小时。董树新把收音机悬挂在头顶上,这样可以听听新闻,以调节自己的情绪。
记者李春红/文 李书扬/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