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发挥“洼地效应”四川承接制鞋业转移

       承接产业转移,成都有望领衔中西部。昨日,专程来蓉参加首届承接全球产业转移成都论坛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布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随着外资西移、内资西进的步伐日益加快,成都凭借着在经济发展、基本要素、产业基础和政策支持上的四大优势,将在本轮产业转移的大蛋糕中分得更多份额。

        背景

        中西部“洼地效应”显现

        首先从国际产业转移的情况来看,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成为全球制造业转移的最大受益国。与此同时,我国东部产业出现了向中西部转移的趋势。东部地区的各类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和消费结构升级速度加快,低成本竞争优势正在减弱,以劳动密集型、中低技术含量占领市场的空间日益减少,这些地区面临着产业升级,客观要求将一些已没有竞争优势的产业转移出去。

        “毫无疑问,这些变化将给中西部地区发展带来重要机遇。”李布说,中西部地区由于发展较晚,不仅资源、环境、要素成本相比东部沿海地区具有明显优势,而且当地的投资环境也在改善,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在吸引外来投资方面的差距逐渐缩小,吸引产业转移的“洼地效应”逐渐显现。外商投资将呈现从东部向中西部特别是向中西部中心城市和国家级开发区转移的趋势。这是跨国公司充分利用各地的生产要素的战略选择,也是我国东中西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中西部地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速度将进一步提升,跨国公司的区域战略布局将从我国东部扩展到西部。

        分析

        凭四大优势成都领衔中西部

      “在这种背景下,成都地区具有相当大的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李布的话让在座的人们为之一振。

      首先是经济发展优势,成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并已发展成为西部综合实力最强的核心城市之一,是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商贸中心、交通枢纽和信息枢纽,在区位、交通、科教、金融、人才、商贸等方面享有综合优势。成都市作为中国西南地区最重要的中心城市和资源聚集地,正在中国经济和西部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第二是基本要素优势。他说,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成都地区基本要素优势比较显著,并直接为产业发展带来了成本优势和市场优势。“大家可以看到,成都及四川周边省区具有丰富而且价格低廉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能源、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有利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和商务成本。”成都平原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不仅是各种生产资料的集散中心,也是各种消费品进入西部地区市场的重要通道,从而使成都具有整合西部地区资源和辐射带动西部地区市场的市场优势;而且,四川是外出务工的大省,随着四川经济的发展,很大一部分外出务工的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回流,增强了成都地区的人才优势。

      第三就是产业基础优势。四川是我国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重点建设的三线工业基地,成都周边的德阳拥有二重、东电、东汽等国家重点大型装备企业,以三家企业为龙头,形成了较大规模的重型装备产业集群。成都市的高新软件园、西部鞋都工业园,以及周边绵阳、眉山、资阳等地,形成了以电子信息、高新技术、石油化工、装备制造、建材家具、轻纺工业、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集群和产业积聚区,逐步形成以成都为核心的,西部地区领先的成都经济发展区。

      第四是政策支持的优势。成都被批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将在改革和发展方面得到更多的国家政策支持。

      建议

      发挥优势实行产业对口招商

      那么,成都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抢抓这一难得的机遇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呢?李布给出了他的答案。首先是要充分发挥了解自身的优势,利用各种方式宣传这些优势,并进而以这些优势吸引投资项目。其次是实行产业对口招商。他建议成都可集中对本地的市场需求、要素供给、企业结构、相关产业等因素进行系统分析,提出具有现实或潜在比较和竞争优势的产业或项目,请可能性较大的潜在投资者参加,进行深度的介绍和沟通,进行“产业对口招商”。最后是要加强政府间的沟通,为产业转移提供服务。通过政府出面的方式,与可能成为转移目的地的地方政府建立合作关系,促进目的地产业配套条件和“亲商”环境的形成,减少以至消除外地转入企业的后顾之忧,促成产业转出和转入两地“共赢”的格局。

      成都目标 到2012年新引进60家“500强”

      到2012年,我市将累计引进到位国内市外资金8500亿元,年均增长35%;实际利用外资440亿美元,年均增长30%;签约总额5000万美元或5亿元人民币以上的重大产业化投资项目500个,新引进国际国内500强企业各30个——在昨日举行的承接全球产业转移成都论坛上,市投促委副主任张军向到会的客商介绍了这一我市承接产业转移的目标,并表示面对当前全球产业转移步伐加快的态势,成都市将着力把承接产业转移与灾后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相结合,集中打造产业关联度高、持续竞争力强、区域辐射力和影响力大的电子信息(含软件)、汽车、生物医药、航空航天、装备制造、光伏、食品、冶金建材、石化、制鞋、家具等11大产业集群。

      发挥产业优势

      承接关联配套产业

      据介绍,我市将以高新区为主要聚集区,发挥Intel、中芯国际等国际知名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吸引国内外软件研发、设计和电子产品等相关产业聚集发展,打造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和软件产业带。同时,以现有重点制药企业为依托,吸引更多生物制药企业和医药总部、医药研发外包、医药物流企业来蓉聚集发展。

      二是要以经开区为主要载体,针对我市汽车产业链缺失环节,加大皮卡车、商务车、专用车等整车招商力度,引入新的增长点;加大发动机、变速箱、车桥、底盘等关键总成的招商力度,实现关键总成地产化配套。

      此外,要以天威新能源、天威硅业、碧晶科技等龙头企业为依托,积极承接更多光伏项目落户成都,着力吸引行业内其他配套企业聚集双流—新津光伏产业带集群发展。围绕生猪、蔬菜、柑橘、食用菌、茶叶、水产、木竹、家禽、花卉、猕猴桃等农业重点产业,大力承接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