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中国服装业:“冬日”里遇到价值创新者

     这个夏天,当为梳理30年产业发展而奔走在广东、山东、江苏等地时,切身感到一股寒意不断袭来,倒闭、亏损似乎成了行业的主题词,然而我们也发现,很多品牌仍在这个“冬天”,按照自己的节奏翩翩起舞。 

      2008,他们为中国服装业带来了什么?

      行业分化,渐渐开始了  

      “现在我们的单子,做不过来。”9月8日,波司登老总高德康说。   

      而在第二天发现,安徽服装商会的网站上,发布了《关于波司登寻求与安徽省服装加工企业合作的函》。   

      该函称:波司登需要在安徽省内寻求规模服装加工合作,并着重指出:波司登的订单,一般一张订单在5万件以上,且工缴费比国内羽绒服品牌加工费高3—5元/件。   

      “越南的很多单子,都转移到我们这里了。”高德康说。   

      显然,近来越南发生的通货膨胀,不仅会延缓中国企业的转移,也已使很多定单发生了回流并向品牌企业集中。   

      的确,此时的波司登让很多国内企业感到羡慕,尤其是那些正面临“生死劫”的企业们。   

      “企业少了,厂房空了。”虎门一位服装老板说。   

      而服装工厂的倒闭,已传导到了上游,“从去年开始,生意逐渐淡了下来,富民布料城港商也少了很多。”富民布料城16栋06A的洪云妹说。  

      在下游,虎门大莹服装城、黄河服装城相继上演“关门秀”,以此抵制他们认为的高额商铺租金。   

      “目前影响出口的因素,我认为主要有‘三率两费’。”一直从事出口的美尔雅董事长杨闻孙说,所谓“三率”,即汇率、利率和出口退税率,而“两费”,是指劳动力成本和生产要素成本,他认为这两个费用的增长,正挤压着利润空间。  

      怎么办?   

      企业也在想办法,但结果并不理想。   

      “我们不是不想升级,就像上楼梯,我不能从最下面一步走到最上面。”东莞寮步镇一家鞋厂老板说。   

      转移也是条出路,5月24日广东出台《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对推动转移提出了具体措施。   

      但很多企业,并不认同马上就转移至内地的做法,“当地没有相关的配套,即使政策优惠,但最后生产成本很可能比这还要高。”广州秦意服饰董事长高山说。  

      面对国外转移,仿佛现在也不是时候,“越南工资增长幅度较快,2006年工资还在50到60美金,现在到了100多美元,并且三天两头罢工闹着提工资。”青岛即发集团总经理杨玮东说。  

      即发2006年在越南建厂,但现在“包括样品制作,打版制作,面料辅料等,也大多需要从国内运过去。”杨玮东说。  

      在这种情况下,“这次倒闭潮至少要持续到2010年,东莞中小企业会淘汰2/3。”东莞一家毛织企业老板王胜林推测说。   

      倒闭、亏损,仿佛一夜间成了行业主题词,“大部分企业处于微利或亏损边缘,”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曹新宇也这样认为:“这种态势,正呈现出逐步扩大态势。”  

      事实也正在验证曹新宇的说法,纺织服装上市公司成为重灾区。   

      根据上市公司最近发布的中期业绩修正报告,主营服装、面料、印染的众和股份,预计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小于50%;ST迈亚将上半年盈利状况从预期亏损4000万元增加到5500万元……   

      但是,并非所有的上市公司效益都在下滑。   

      根据国信证券研究报告表明,美邦、七匹狼和报喜鸟利润继续高速增长,其中美邦中报净利润同比增长472%,七匹狼中报净利润同比也达到190%。   

      更让人注意的是,这些品牌都是以国内市场为主的公司。   

      其实,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8年1—5月全国大型商场服装零售量同比增长12.55%,零售额同比增长20.9%。   

      这为国内品牌,提供了市场动力。   

      “国内服装市场还有很大的空间。”东莞市松鹰副总经理胡长水说,“许多小企业倒闭后,订单会转移到品牌企业来。”   

      其实,这已在波司登得到了验证。   

      目前,“20%的大中型企业,拥有先进的技术、品牌优势,牢牢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安信证券纺织服装行业分析师赵梅玲说,那些技术水平较低、严重依赖出口的纺织服装企业,处境则越来越难。   

      “中国服装业将出现两极分化的格局,”有专家说,这为“巨星”的诞生提供了可能性。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