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从“来料加工”中解围纺织服装企业

      从追求数量规模到质量品牌,从来料加工、贴牌生产到自主品牌,我国服装行业的自主品牌意识正在逐渐增强,服装自主品牌正在崛起。

        从“来料加工”中解围

        “作为一个服装生产、出口、消费大国,‘中国服装行业有竞争力’是一个无须多说的事实”。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蒋衡杰说。

        据了解,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服装业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产业升级:第一次是1988—1997年,是产业规模快速扩张的10年。在这10年中,服装出口增长6.5倍,产量增长4.7倍,特别是1992年以后,我国服装产业得到了极为蓬勃的发展。这是一次大规模产业升级,民营经济登上历史舞台,服装产业走上工业化发展道路,领军企业诞生,他们率先提出了“名牌战略”,服装出口迅速地发展起来,李宁运动服装品牌就是在此时诞生的。

        第二次产量快速增长是在2000-2006年,是一个产业技术改造升级和以品牌为核心纵深发展的阶段。这也可以说是个英雄辈出、精彩纷呈的历史时期,服装总产量和出口均增长了2倍,从产量增速来说已经明显低于第一次。

        据统计,当前我国服装总产量比10年前增加了3.4倍,比20年前增加了17.6倍,已经超过全球服装总产量的1/4、超过全球服装贸易量的1/3。我国服装行业两位数以上的产量增幅的发展速度让我们自豪。同时,我们也看到服装产业发展走的是数量扩张之路,主要方式是低利润的来料加工。而同样精工细做的一套西服,中国品牌的利润只有国外品牌的1/3。

        国外很多的服装大品牌都是拿到中国加工的,可以说中国的企业已经掌握了世界上最顶级的服装加工技术,但是我们的消费、品牌文化、经营以及物流环节都没有达到国际品牌的水平。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装行业发展的道路从规模逐渐向品牌转移。今天,随着生产成本增加、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不断升级,服装行业单纯追求数量和规模的发展道路已经越走越窄,发展服装自主品牌已经时不我待。在劳动力价格不再明显占优、贸易摩擦不断的今天,中国服装行业“自主品牌”的建设,多少有些逼上梁山的味道。

        赢得微笑曲线上翘的两端

        蒋衡杰说:“有人说,法国的服装是艺术品,美国的服装是商品,中国的服装是产品。中国服装品牌距离艺术品还很远,这首先需要中国文化、中国经济在国际上拥有相当大的影响力。一步跨越是不现实的,但是我们至少能够把服装做成为国际市场所接受的商品。20世纪90年代开始提倡的‘名牌战略’已实施了十几年,我们要赢得市场,更要继续通过走品牌化的道路去赢得微笑曲线上翘的两端。”

        据了解,目前我国纺织服装行业从棉花生产、纺纱、织布、印染到最终被做成服装,所有环节的价值占全球产业链价值的17.5%,不到1/5。所以,我们的服装行业要务实地渗透到国际流通环节中去,要掌控住流通环节的一定份额,要有自己的议价能力。

        今年1月22日,雅戈尔宣布购入美国新马公司,瞄准国际渠道。这个案例充分说明中国企业已经意识到渠道的重要,同时也意识到直接把自己的品牌投向国际市场的巨大风险,从微笑曲线的最底端直接占据两端显然是很困难的,因此中国企业要利用不同的途径向国际市场渗透,一步步走下去。除了雅戈尔之外,杉杉在对国际品牌的资本运作上做了尝试,波司登通过国外的合作伙伴慢慢建立渠道、推广自主品牌,而“吉芬”和“例外”走的是设计师品牌的道路。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