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服装产业面临问题如何走出“寒冬”?
广东服装产业正遭遇"寒冬"!2008年,受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原材料及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电力土地资源紧缺、美国次贷危机等一系列不利因素的影响,广东服装生产放缓,出口受阻,效益下滑,内销不旺,产业经济发展形势异常严峻。但在此背景下,中山服装产业却逆境飘红,今年前8个月,服装出口同比增长8.2%。
虽然如此,中山的服装企业与省内其它服装企业一样,仍然面临严峻问题。如何走出寒冬?专家表示,增加产品设计含量,提高品牌贡献率和科技贡献率,是关键。
广东服装产业遭遇“寒冬”
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昨日披露:全省服装生产总量今年首次出现负增长,同比减少0.03%,是国内主要服装生产省份中唯一出现产量负增长的地区;全省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同比下降了30.1%,预计今年出口将减少100亿美元以上。
“我的心情复杂。”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会长刘岳屏说,他预测,广东服装第一大省的地位岌岌可危,年底很可能被浙江超越。
质量的超越更可怕。刘岳屏分析说,和浙江、江苏、山东等服装大省比较,我省服装行业效益下滑,规模以上企业亏损面高达26.4%,高于全国5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同比下降5.2%。在同样面临国内外不利形势下,浙江规模以上企业数接近广东的2倍,利润总额接近广东的5倍,亏损企业亏损额几乎与广东持平。这些从某种程度上说明,广东服装企业产品附加值低,企业利润空间小,盈利能力下降,市场渠道单一,受出口环境影响突出。
种种迹象表明,广东服装产业遭遇了“寒冬”。
中山服装产业逆市飘红
中山有服装企业4200多家,和全国纺织服装业一样,今年遇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境。由于我市积极调整纺织服装业发展思路,大力推动服装业自主创新和升级转型,上半年纺织服装业仍以12.18%的速度增长,7、8月的生产总量环比虽有所回落,但是同比依然有较大幅度增长。以服装生产大镇沙溪为例,今年前9个月工业产值(大部分来自服装业)同比增长13%。
与生产相对利好交相辉映的是,中山服装出口也是逆市飘红。来自海关的最新统计,今年前8个月,中山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同比增长8.2%。在全省同比下降30.1%的“大气候”下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
中国休闲服装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沙溪、泉州、温州等多个有特色的产业基地,形成了以上海、江浙为代表的“海派”服装、以福建为代表的“闽派”服装和以广东中山沙溪等为代表的“粤派”服装三足鼎立的局面。目前,沙溪镇有服装企业1400家,从业人员8.76万人,年产销90多亿元,年创汇近3亿美元。
副市长冯煜荣结合全国服装产业的新走向分析说,中山纺织服装业规模不断壮大,市场辐射效应日益显著,产生了“沙溪休闲服”、“大涌牛仔”、“小榄内衣”等影响力较大的产业集群,形成了较大的服装经济圈和区域核心竞争力。
“淹水效应”提升服装产业
中山和广东其他服装产地一样,出口方式以加工贸易为主,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在美国等地区,产品附加值低,品牌建设和资本运营相对滞后,服装企业平均利润率低。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