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鞋战“翻盘”期待鞋企抱团应对
据福建省鞋帽进出口商会副秘书长潘仰铮透露,两年的反倾销措施,加上成本上升,竞争激烈,中国鞋类行业经受了痛苦进程,也蒙受了巨大损失。图为某鞋类销售卖场的展示柜。 本报记者 王 越/摄
2006年10月7日起,欧盟对我国皮鞋征收为期2年16.5%的反倾销税。在国内皮鞋业眼看即将得到喘息的时刻,欧盟却再挥反倾销大棒。然而,在这场耗时两年、涉案金额高达7亿美元的“中欧鞋战”远未终结的时候,浙江、广东、福建三地的中国鞋企的反应却莫衷一是。
意料之中,预期之外。
2006年10月7日起,欧盟对我国皮鞋征收为期2年16.5%的反倾销税。在国内皮鞋业眼看即将得到喘息的时刻,欧盟却再挥反倾销大棒,表示将对中国以及越南产皮鞋的反倾销措施进行“日落复审”。这意味着,欧盟对中国皮鞋16.5%的反倾销税将可能延长。
然而,在这场耗时两年、涉案金额高达7亿美元的“中欧鞋战”远未终结的时候,在政府机构、协会多方努力协调、结盟应对的当下,浙江、广东、福建三地的中国鞋企的反应却莫衷一是,有企业积极响应,却也有不少企业冷漠离场。
三地协会结盟协调
现在企业已经进入“日落复审”阶段,这既是个挑战也是个机遇,企业应积极联合起来,参加反倾销“日落复审”应诉。
10月8日,浙江温州;10月9日,广东中山;10月10日,福建泉州。
国家商务部、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中国皮革协会。
这基本上可视作上述部委、协会三天“捆绑”在一起进行密集商会的日程表,而其商会的主题只有一个,“欧盟中国皮鞋反倾销‘日落复审’协调会”。
“今天这条战线上的重要人员基本都已出席。”10月8日,在温州的协调会一开始,组织者便笑称。温州市鞋革协会秘书长谢榕芳说,“我们的目标是,将反倾销的最新情况介绍给大家,同时希望有更多的鞋企参与到反倾销中去。”
温州制革协会的反应不可谓不积极,协调会召开仅仅是在欧盟宣布“日落复审”决定后的第4天。而接下来的两天,几乎同样一幕的鞋企动员应对大会在中山、泉州出现。
在广东的鞋业反倾销协调会上,“广东鞋业反倾销联盟”正式启动,广东鞋业反倾销联盟会长吴振昌呼吁广东鞋企积极应对此次“日落复审”,并于10月18日前将表示抗议的抽样调查表汇集到律师手中,以便集体应诉!
温州市鞋革协会秘书长谢榕芳认为,温州鞋企必须积极主动联合起来,为企业争取明天:“这次复审对温州鞋企是一次很好的机会,不能错过,错过会后悔!”据悉,温州大部分鞋企在温州鞋革行业协会的呼吁下正在积极准备抽样表材料。
而在此之前,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商务部更是在第一时间表明了态度。商务部新闻发言人3日发表谈话指出,中方对欧盟对中国皮鞋发起反倾销“日落复审”调查表示遗憾,中国政府反对欧方以任何形式延长该措施。
此次对于欧盟再挥反倾销大棒,商务部公平贸易处有关负责人也明确表示,现在企业已经进入“日落复审”阶段,这既是个挑战也是个机遇,企业应积极联合起来,参加反倾销“日落复审”应诉。
“反倾销的案子比较紧,10月5日说,15天之内要给欧盟答复,我们的涉案企业遍布广东、浙江、福建三省,这样短的时间里要协调好企业,留给我们的时间很短。”谢榕芳说,在抽样阶段,作为组织者的协会将为参与企业免费提供技术上的支持。两年前,温州鞋革行业协会率67家企业应诉,谢榕芳承诺,这次将进一步帮助说服企业参与,更会派人下去协助企业填表,宣传当前形势,帮助企业一起把表填好。
鞋企应对冷热不均
与中小企业“莫不关心”截然不同的是,以奥康集团为代表的国内大型制鞋企业却显得格外“积极”,甚至启动了“两线作战”计划。
尽管和原审相比,此番“日落复审”的程序已简化很多,商务部和各大协会也一致认为企业集体行动应对欧盟的日落复审可以给欧盟更大压力,对抗辩整体有利。但本报记者了解到,中国大小鞋企对此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大企业认为受影响不大,小企业则无能为力。
而据记者了解,持相近态度的温州鞋企、珠三角制鞋企业还有很多,尽管三地协会都召开协调会,甚至专门发出通知鼓励企业积极应诉,但究竟有多少企业会参与到抗辩申诉调查中来,各大协会目前也并没有清晰的答案。
这些对反倾销应诉反应冷淡的企业都为中小鞋企,出口订单量似乎成为企业判断是否参与应诉的理由。广州一鞋企营销部负责人表示,“没有考虑参加欧盟反倾销应诉,因为对我们企业没有多大影响。出口欧盟占我们产品市场份额不到10%,尽管2006年欧盟征收了反倾销税,但是企业出口的价格相应抬高,没有多大影响。”
在广州南海区,鞋业行业协会林秘书长同样没有听到企业有什么反映。“无论是两年前被裁征反倾销税,还是现在的‘日落复审’,南海制鞋企业都对反倾销这样的国际大形势很冷淡,不知情也不愿意参与。”据其介绍,“南海的鞋业企业一般都是中小企业,不像东莞、惠州的大企业。这边多是100人左右的小厂,一般是接外单做贴牌生产,再交由贸易公司负责出口,对反倾销这样的国际大形势他们也没能力关注。”
南海区鞋业行业协会林秘书长介绍,其实这几年南海本地的中小鞋企内外交困,经营比较困难,其中一项重要的原因就是成本上涨。许多贴牌企业无视反倾销,殊不知这才是导致成本上涨的关键因素。
而目前,更多企业也在寻思靠抬高出口价格来弥补对欧盟出口量减少的损失。这也成为目前国内鞋企对反倾销应诉不够重视的一个重要原因。据此,业内人士也表示了担忧,“涨价是有限度的,如果超过了市场承受的范围,到时这个市场很可能就流失掉了。且佛山的鞋企基本都是贴牌生产,在国际市场上仍以价格低廉取胜,假如失去便宜这块招牌,小企业恐怕就无的放矢了。”
与中小企业“莫不关心”截然不同的是,以奥康集团为代表的国内大型制鞋企业却显得格外“积极”,甚至启动了“两线作战”计划:一方面,积极准备抽样表材料,联合国内其他鞋企集体应对“日落复审”。另一方面,由2006年开始,奥康等五家中国鞋企向欧盟法院发起反倾销诉讼,期望通过企业的法律行为来维系自身利益。奥康集团宣传部王海龙透露,“目前,起诉官司经过两年的法庭书面答辩后即将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进入口头答辩程序,到时,奥康集团总裁王振滔会过去,而口头答辩完后,很快就会有裁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