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鞋业巨头把脉成都制鞋业发展
机会是成都的,也是世界的。14日,2008中国女鞋之都国际采购节在成都拉开大幕,来自意大利、美国等10多个国家的国际采购商和成都100多家制鞋企业共同把脉全球制鞋业发展。在世界鞋业(成都)论坛上,与会代表发出共同的感慨:成都制鞋业要抓住难得的机会。
世界机会
成都高端鞋业市场才起步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外高端百货品牌大举进军成都零售市场,其中不乏国内外高端鞋业品牌。“除了高端鞋业相对高的利润外,成都的发展空间是商业巨头关注这个市场的最直接动因。”成都摩尔百盛总经理黄志强认为,成都高端鞋品消费群正逐渐走向个性化需求。“从一定程度上而言,成都高端鞋业市场才开始起步”。正是看好这个市场,意大利鞋业制造商协会副主席弗朗科·巴林率队来到成都,中国第一个意大利名鞋馆也随之落户武侯区。利用这个展示品牌的窗口,意大利鞋企要让名鞋实现“成都造”,降低成本,直接进入成都市场。
“最近一年,我们要通过完善渠道,和中国商家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巴林说,他会让更多世界名牌鞋企到成都投资设厂寻求合作伙伴。
成都机会全球产业转移拉开大幕
劳动力成本增加、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上涨、欧美提高安全生产标准……今年上半年,作为“世界鞋厂”的珠三角地区,大批制鞋企业倒闭。
“洗牌并不可怕。”天祥集团的古恒丽表示,倒闭的是一些做低端产品的中小企业,而成都制鞋业以做中高端女鞋为主,如果成都抓住这次机会,会分得部分珠三角的出口订单。
制鞋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全国从事制鞋的450万工人中,有150万就是四川工匠。“成都的优势是人力资源成本优势”,成都市经委副主任雷鸣惊表示,成都鞋业有着100多年制鞋历史,培育了丰富的技术人才,其中又有相当部分人员在沿海经历过比较先进的技术培训和生产实践。可以说,成都制鞋业的人才优势在全国都是领先的。
“机会还来自成都对欧美市场不熟悉。”古恒丽认为,成都鞋业此前多数产品是针对俄罗斯市场,但中国制鞋业最主要的出口市场却在欧美。和去年同期相比,尽管包括成都在内的全国制鞋业出口总额下降了15.8%,但出口到欧美市场的中国鞋类产品的单价都上涨。经过“洗牌”后的成都鞋企,有望全面打开欧美市场。
抓住机会成都还要学习规则
成都鞋业的机会来了,如何才能抓住?
“最急迫的任务是全面了解欧美对鞋类产品安全性要求。”古恒丽表示,目前欧美国家对鞋品的物理安全性、产品有害物质控制都有严格标准。“成都鞋企要学会按规则做生意。”巴林也表示,今年欧盟延长对华反倾销政策与中国产品使用的材料安全性等方面有关,因此要重视这方面的问题。成都制鞋业扩大出口,要加紧学习规则;承接更多欧美制鞋业的转移,成都还得学会保护知识产权和品牌。这是与会代表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