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泽 一个正在崛起的区域品牌
生意社10月27日讯 徜徉于江南小镇——江苏省吴江市震泽镇,一种传统文化与现代工业完美交融的画面扑面而来。
震泽是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前唐开埠,南宋设镇,三千年前就有原始农耕文化,蚕桑生产和蚕丝贸易在明清时期极度繁荣,蚕丝出口量占全国的十五分之一。震泽是吴江市的西大门和城市副中心。近年来先后获得中国亚麻蚕丝被家纺名镇、中国麻纺集群产业基地、中国(震泽)麻纺产业科技创新示范园、中国蚕丝被之乡、江苏震泽省级湿地公园、中国太湖农家菜美食之乡等称号。震泽作为区域品牌的后起之秀正在用碧波荡漾的湖水向人们诉说:传统产业在合理规划后,能够达到生产发展和生态平衡和谐统一的效果。
震泽以传统的制造业为主。在制造业发展遇到瓶颈,中小企业发展遇到障碍的情况下,震泽的经济发展应该何去何从?震泽镇党委书记张炳高认为,换一种思路,即换一片风景。将铺天盖地的小企业归成不同的产业,然后统一打出震泽的区域品牌,将造就震泽产业和企业的更大发展。
震泽,一个兼顾生态与发展的区域品牌正在崛起。
麻纺,屡次实现锐角转身
如果说,完全抛弃原有方向进行结构调整,可以被称为“180度转身”的话;那么,仍然延续原有的优势,只是在原先的发展道路上作一些微调,我们姑且称之为“锐角转身”。
麻纺产业在震泽的诞生与锐角转身有关。在麻纺产业进入震泽之前,震泽的绢纺业已有了十多年的历史。亚麻的生产工艺和绢纺极其相似。企业家们抓住了欧洲亚麻业转移的机遇,先是纺纱,从法国进口亚麻原料进行加工后,以纱出口,后产业链延伸,生产麻布和麻类服装。据了解,目前震泽拥有280余家亚麻绢纺企业,其中国家级集团1个、省级集团3个、省名牌3个,形成了纺纱、织造、印染、后整理、服装以及市场物流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实现了区域内供应成本最低化。同时,一个强大的麻纺企业家队伍,也在震泽迅速形成。
麻纺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也与锐角转身相关。亚麻原料80%以上依赖进口,产品80%以上出口,对国际市场有较大的依赖性。近年来,亚麻原料价格一再上涨,企业利润压缩。震泽最大的亚麻企业——新申集团近日与东华大学进行合作,对亚麻原料与混纺科技进行研究。目前,双方确定合作的项目是云南大麻的性能测试分析及纺纱技术研究,该项目将通过对云南大麻的物理性能、化学成分、微观结构的测试分析,对云南大麻和亚麻的混纺技术进行研究,寻求合理的混纺方法,找出最佳的亚麻和其他纤维的混纺比例,改变亚麻纤维抗皱性差、染色性差等缺点,从而为开发亚麻混纺产品提供依据,进一步提升集团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据介绍,校企双方的合作方式主要分几个步骤,先由新申集团出课题,再由东华大学课题组进行研发,通过小试,中试、产业化生产,接受市场的检验,从而达到科研成果的转化,实现校企双赢的目的。
麻纺产业发展的明天也需要锐角转身。众所周知,21世纪是绿色的世纪。绿色产品、绿色消费将主导世界纺织品和服装消费的潮流。发展亚麻产业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优化型社会的要求。震泽人认识到,麻纺产品的这些优势和品牌结合,才能创造更大的效益。创造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麻类系列产品和高端产品的品牌,成为摆在震泽人面前艰巨的任务。张炳高认为,实现从拥有高端产品到拥有高端品牌的转身,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长期的引导与企业长期的投入。
阿拉伯服饰,一匹黑马
“我们都在赶订单,没办法放松。”苏州丹龙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盛新江抹了抹额头上的汗对记者说。
苏州丹龙纺织有限公司是阿奇兰集团投资兴建的公司。该公司的订单今年已经排满,明年的订单也拿到了80%。自公司成立以来,一直如此。只不过当初的“单打独斗”已经演变为“协同作战”。在镇政府的全力帮助下,阿齐兰集团融资近亿元,兴建一家生产面料的公司——道格拉斯纺织公司。
据了解,苏州丹龙纺织有限公司生产的阿拉伯头巾销往1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阿拉伯的市场占有率已达到70%。“在纺织形势不是太好的情况下,我们公司今年上半年利润翻了一番,而且拿到了驰骋世界的通行证。”盛新江对于苏州丹龙纺织有限公司今年的表现非常满意。这个通行证是指今年7月28日,在上海新国际展览中心举行的2008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亚洲展览会上,国际环保纺织协会负责人向丹龙颁发了Oeko-Tex Standard 1000环境友好工厂认证证书。有了Oeko-Tex Standard 100和Oeko-Tex Standard 1000两个证书,丹龙做到了从产品到过程的全面环保,也就打开了无限广阔的环保纺织品世界市场。丹龙为吴江纺织企业开辟通向世界市场的绿色通道树立了典范。
目前,全球仅有38家企业通过Oeko-Tex Standard 1000标准认证,其中36家在欧洲。随着国际社会对企业环保问题和社会责任的日益关注,国内众多纺织企业纷纷希望通过该认证,获得打开世界市场的绿色通行证。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