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鞋出口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据海关统计,今年1-5月我国出口鞋33.9亿双,比去年同期下降3.6%,出口平均价格为3美元/双,上涨15.8%。海关分析认为,我国鞋出口量低迷、出口均价大幅上涨的主要因素下降主要受出口退税率调整、人民币升值、生产企业数量下降和次贷危机以及贸易壁垒等方面因素影响。
5月份当月出口鞋6.9亿双,同比下降4.9%,环比下降7.1%。5月份当月出口均价达3.2美元/双,同比涨幅达22.8%,均价接近去年1月份以来的最高。从出口地区上看,对美国出口下降,对欧盟出口明显增长。今年1-5月,我国对美国出口鞋8.8亿双,下降4.5%,占同期我国鞋出口总量的26%;对欧盟出口鞋6.4亿双,增长6.8%,占18.9%。 。
我国鞋类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存在的问题也十分突出。
一是受出口退税率调整政策和人民币升值的影响。www.cnxz.cn 制鞋企业的利润率本身比较低,2007年7月1日起国家将鞋类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下调2个百分点,加上人民币持续升值,出口退税率的下调和汇率影响进一步加大了企业的经营压力。 中国鞋网
二是鞋类生产出口企业数量明显下降。随着外贸环境的日益严峻,鞋企的生产经营压力加大,部分企业退出了出口行列。特别是中小私营企业由于生产规模较小,对成本上涨的消化能力弱,订单下滑导致逐步退出外贸领域。据海关统计数据,今年1-5月我国出口鞋的企业数量在去年同期9856家企业基础上减少了1719家。其中内资企业减少的数量多达1622家。同时,随着我国新《劳动合同法》的出台,外资企业税负加重以及成本高涨、监管日趋严格,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外资出口企业也有一定程度的减少。
三是受到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www.cnxz.cn美国一直是国产鞋出口的主要市场,但自从去年3月美国“次级贷”危机爆发以来,美国消费指数一度下滑,受此影响,对美国出口鞋相应放缓。
四是受制于国外反倾销等贸易壁垒。2006年10月7日,欧盟对中国皮鞋作出反倾销制裁,对原产于中国的皮鞋产品实施征收为期2年的16.5%的反倾销税。与此同时,巴基斯坦、秘鲁、委内瑞拉、加拿大等国也相继对我国鞋类产品采取了反倾销措施。
3.1. 我国鞋类产品出口面临的贸易壁垒
鞋的生产投入品中主要为面料、粘合剂和鞋底等原材料和劳工。涉及皮革行业、纺织品行业和化IT行业。然而,目前这些行业都是发达国家利用环保标准、安全与生态认证与企业社会责任审查等技术性贸易壁垒最严格的领域。
发达国家由于经济、技术实力雄厚.可以随时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标准,尤其是对产品的环保标准越来越高。目前,有关环境管理与环保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3.1.1. 环保标准
一、企业建立环境管理制度。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虽然是自愿性标准,但多数发达国家都要求强制执行。比如,欧盟启动了ISO14000环境管理系统,鞋类就被纳入其中。ISO14000系列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在1996年制定并实施的,对企业的清洁生产、产品生命周期评价、环境标志产品、企业环境管理体系加以审核。要求企业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并通过经常的检查和评审,使得环境质量有持续的改善。目的在于激发企业自觉采取预防措施及持续性改善措施来达到改善环境的目的,这是一种自愿性标准。通过ISO14000认证是符合环境管理要求的重要标志,有利于进入国际市场。各国已经认识到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重要性,目前全球取得认证的企业有近20000家。许多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已纷纷制定出计划。要求所属公司及其供应商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内通过认证。
二、制定苛刻的环保标准。发达国家对鞋面料中的偶氮染料、有害化学物质。重金属含量、杀虫剂和有机氯残留量等有毒有害物质均有严格的规定。如欧盟2002年4月1日正式实施的鞋类环保标志标准(2002/231/EC)大大提高了环保标准。如对砷、镉、铅的浓度限制由原来的不得超过lOppm,改为不得检出;对制革厂废水经处理后化学需氧量减少百分比由75%改为85%;对有害物质的禁用增加了四氯酚及其盐类和亚销胺类;增加了聚氯乙烯的使用规定和能源消耗资讯的规定。
2002年9月,欧盟又发布2002/61/EC指令,规定可释出禁用芳香胺的浓度超过30ppm的偶氮染料(AZO),不得用于生产可能与人体皮肤或口腔长期接触的纺织品或皮革制品,该指令将于2003年9月11日起生效;欧盟在该指令附件中列出了包括四氨基联苯、联苯氨基、对二氨基联苯、四氯甲苯胺等在内的22种有害芳族胺的含量不得超过30ppm。2003年1月欧盟通过了2003/03/EC指令,禁止在纺织品或皮革制品中使用蓝色染料。上述指令的说明部分表示,欧盟进行的风险评估发现“蓝染料”具有高度毒性,不容易分解并可经废水污染环境。该项风险评估报告认为,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必须禁止“蓝染料”在市场销售以及用作纺织品和皮革的染色剂。规定从2004年6月30日起,浓度超过0.1%的“蓝染料”不得在市场销售或用作纺织品和皮革的染色剂。皮革行业是一个重污染行业,在制革过程中使用的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具有危害,因而国外皮革制品的环境标准较高。如1989年德国政府决定禁止进口在生产中使用有毒杀虫剂五氯苯酚和六价铬的皮革制品,美国、丹麦、瑞典等国也纷纷仿效。而我国的皮革及其制品中普遍使用五氯苯酚、多氯联苯,但由于至今没有研制出替代品,而使用进口产品又提高了皮革制品的成本。我国鞋类粘合剂含量,有的超标,有些仍使用了进口禁用的物质。
欧盟还制定了《关于化学品的注册、评估、许可办法(REACH))》。该法规规定首次注册的企业对每种化学品要交纳平均2万欧元的注册费,成为该产品的知识产权持有者,其他企业再对同一种产品进行注册时,还要至少交纳50%的注册费,而且在时间上会产生延迟,欧盟化学品新法规对贸易产生着重大影响,这种强制性的知识产权保护使得经济实力、技术力量均占优势的欧盟化学产业在化学品注册上独占先机,甚至处于垄断地位。由于高额的注册费用而带来高额的生产成本,影响化学品贸易,REACH制度直接适用于化学物质的生产商和进口商,并且延伸到整个生产链。涉及这些化学品的下游产品,由此可见,REACH制度不仅影响到化学工业本身,而且还延伸到制造业的各个角落,这种大面积的注册要求,对于所有的工业部门,都是一个严重的壁垒。该法规的制定。将取代约40余个已实行多年的欧盟现有指令,因此从已经熟悉的规定转向新规定,也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其他国家的企业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REACH法规对拍卖技术法规体系带来的重大变革。将形成技术性贸易壁垒,通过此手段,欧盟将达到保持和增强在化学工业领域领先地位和竞争优势的目的。欧盟新政策的出台,一方面将增加轻纺产品出口的注册费用、检测费崩,增加企业的出口支出.其产品很可能因缺乏价格竞争优势而难以在欧盟市场立足,另一方面,出口的轻纺产品若因检测不符合“新政策”也将不能进入欧盟市场。我国的制鞋材料与这些技术、环境标准规定的要求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3.1.2. 安全标志与生态标签认证
一、安全标志认证。根据发达国家的技术法规,与人身安全有关的产品,都要取得相关的安全认证标志,发达国家鞋底的耐折性,鞋跟、鞋面、里衬、鞋扣(包括拉练)等的牢固程度都有严格的规定,必须经过相应的项目测试。如美国规定皮鞋包头必须经受3s公斤压力实验,才能取得美国消费者安全认证标志,而根据欧盟PPE(个人保护装置)指令,鞋类产品必须通过相关安全项目的测试标准、取得CE认证,加贴CE安全认证标志,才能进入欧洲市场。其他对鞋类产品还要符合环保项目的测试和认证。
二、生态标签认证。要求的测试项目有:1)浸出物pH的测定;2)染色织物还原产物制癌芳香胺的测定;3)游离甲醛的测定;4)气味测定;5)六价铬的测定;6)有机氯载体的测定;7)游离镍元素的测定;8)阻燃剂的测定;9)抗微生物制剂的测定;10)重金属溶出物的测定(砷,锑,铅,汞,镉,镍.铜,锌,钴,铬及六价铬);11)TBT(有机锡化物);12)农药;13)多氯苯酚;l4)耐汗色牢度;l5)耐洗色牢度;16)耐磨色牢度;17)耐水浸色牢度;18)其中染色织物还原产物制癌芳香胺的测定(即偶氮测试),要求皮革、毛皮产品中不含22种禁用芳香胺。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