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重针厂破产:政企不分该理顺了

      曾被重庆纺织行业评为花园式工厂的重庆针织总厂,是西南地区最大的一家国有针织企业。因连续6年亏损,资不抵债,1992年11月3日正式宣告破产。


      改革,必然有阵痛。国企改革的第一次巨大阵痛来自重庆针织总厂:1992年11月3日,重庆针织总厂宣布破产。厂长罗素明坐在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旁听席上,左手紧捂嘴巴,身体前倾,表情痛苦。一些旁听的老职工也失声痛哭。这成为《企业破产法(试行)》颁布实施以来中国最大的一桩破产案,也是国有大型企业中的“破产第一家”。政企不分关系得到审视。


      16年过去了,虽然其间企业破产的规模不断刷新,但许多人仍不能忘却国企第一次破产的阵痛,它是内心的一种疼痛。它打破了当时在人们心中形成的固有思维:国企也并不是坚不可摧,铁饭碗原来并不铁。


      或许,疼痛不会骤然消失,但人们必然要从疼痛中找到新的信仰以及生存方式。


      1992年6月11日,一个普普通通的星期四。对于重庆市民来说,它却注定是一个不普通的日子。当天发行的《重庆日报》,每份定价不过1角7分钱,居然卖到了1元钱。


      人们争相阅读的,是《重庆日报》头版刊登的重庆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一则公告:《经营管理不善 严重资不抵债 重庆针织总厂申请破产》。重针厂6月11日申请破产,11月3日正式破产。


      递交破产申请书 职工不知情


      重庆针织总厂(以下简称重针厂)是家有着40年历史的国有大型骨干企业,1992年之前,一度在全国纺织系统内排到了第三名。


      在重针厂辉煌的年代里,重庆陈家坪(目前属于重庆市高新区)一带是重针厂的“天下”,生产区加上生活区,方圆数百亩。按照当时破产清算小组的统计,重针厂在册职工2038人,离退休职工876人,加上他们的家人,依靠重针厂生活的人有数万人之多。


      6月8日,在普通职工并不知情的情况下,重针厂的领导层向重庆中院递交了破产申请书。在此之前,重庆市纺织工业局、国有资产管理局的批示意见是“同意按照法律程序申请破产”。不过,作为重针厂的职工,绝大多数人是不同意的。6月11日,《重庆日报》刊登了法院公告之后,职工们就开始四处讨说法。


      一个叫利苑的火锅店,成为了事件的转折点。


      重庆人喜欢吃火锅,重针厂也有一些经营性单位,位于石杨公路旁的利苑火锅店就是重针厂劳动服务公司开的。


      6月16日晚上,忙了一天刚回到家里不久的重庆市纺织工业局局长谭德树,突然接到一个很“奇怪”的电话,对方听说他被群众困住了,问他现场情况怎么样。经过一番仔细了解,谭才知道,原来是当天跟他一起去重针厂的两位同事被堵在那边。


      谭同时兼任重庆市纺织工业局驻重针厂工作组的组长,当天下午,他和市纺织工业局副局长吴受铭、局机关法规处的两位干部一直在重针厂办公。到了傍晚的时候,谭德树先行回家,那两位干部和重针厂的一位聘用律师就近解决晚饭,一起去了利苑火锅店。


      自从申请破产的消息传出以后,重针厂的人意见相当大,职工们整天呆在工厂附近商量对策、发表看法。于是,有人发现了那两位吃火锅的干部。不知是谁传出消息,说是“重针厂的工人都没饭吃了,纺织工业局的局长还在那里吃火锅”,反正,四面八方就来了很多人,围住了利苑火锅店,一定要找到局长讨个说法。


      得知消息后,还没顾上吃饭的谭德树连忙赶往利苑火锅店,本来是想现场调解一下,将那两位干部带出来,没想到,自己还真的被群众困住了。那些围观的群众,在现场真的发现局长之后,更加不愿让他走,都说要给个说法才行。


      虽然说,纺织工业局是重针厂的主管单位,但在那种情况下,也拿不出好的办法来,直到第二天下午,被困干部才得以平安脱身。


      直接导火线:一笔“阎王债”

      
      由于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承诺,第二天(6月17日),重针厂的人情绪更激动。大家都不想看到重针厂就这么破产掉,都希望有个更好的结局、有个更好的解决办法。

[1] [2] 
  • 相关阅读
    1. 阮积祥出席2020中国绿公司年会并演讲
      缝纫机上的这些按钮都叫啥?有什么功能?
      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4.4%
      品牌们终于对「数字化」出重拳了?
      中国1.7亿人就业的纺织服装产业,为何大而不强?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