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职业工装市场亟待开发
职业工装是以满足人体工学、护身功能来进行外形与结构的设计,强调保护、安全及卫生作业的功能性服装。它是工业化生产的必然产物,并随着科学的进步、工业的发展及环境的改善而不断改进,具有标志性、功能性、实用性,并能够体现团队精神和服饰文化的标志性着装。
2 建筑业职业工装开发可行性分析
2.1 对于服装生产厂家可行性分析
首先,建筑业人群数目庞大,建筑业工人大部分来自于农村的务工农民。据报道,2007年我国农民工总数已达到2.1亿人。其次,据调查,建筑业工装市场尚未开发或处于萌芽阶段。很多大型企业尚没有大面积推行建筑业工装,其它企业对农民工推行工装更是寥寥无几,故其市场前景广阔。再者,职业工装营销以大客户、大批量销售为主,适合我国大型加工型企业或服装公司接单。最后,近年来我国经济实力大增,中央也已下决心全面解决农民工问题,此时进入农民工职业工装市场顺应了国家政策,也体现了服装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2.2 对于目标企业可行性分析
首先,统一着装可以规范员工行为,提高工作效率,便于管理,有利于安全生产。企业统一建筑业职业工装能改善作业环境,调节人体体内与体外环境,免遭或减轻事故伤害或职业危害,创造良好的作业氛围和愉悦心境,提升员工忠诚度和满意度。
其次,企业统一建筑业职业工装可以提高企业形象,形成了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经过CI设计的职业工装对于企事业单位、社团来说,从内至外形成一种凝聚力和形象力,让企业的精神意识化作形象的职业装可视因素,并从中体现和传达企业的经营理念,使企业职工对企业产生一致的价值观和认同感。全体员工身着规范、统一的职业装进行各自的工作,忙而不乱,有条不紊,逐渐形成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以激励每位员工不负企业的标志,按照企业的理念、精神努力工作。
据有关调查显示,在一些发达国家,统一职业装不仅是一项福利,更被视为一种投资。西方国家有80%的企业及行业进行了职业工装的统一,合身的职业工装可以使企业文化与服装文化有机结合,对内凝聚团队精神,对外增加客户的认知。
3 建筑业工人生活方式及衣着特点
建筑业工人以青壮年男性农民工为主,年龄大部分在18~45岁之间。初步统计,农民工一般住在工棚,他们的文化水平比较低,以低薪就业,便于管理,在环境条件较差的情况下被雇用。收入低,文化低,决定了服装档次在中低档,因而对工装成本核算也斤斤计较,哪怕是一粒钮扣、一根腰带、一个徽章企标,价廉物美是大部分职业工装的特点。
务工农民的安全生产事故频繁发生:近年来,全国每天因事故死亡400人、受伤的5 000人中,农民工约占80%以上,“在一些行业中,农民工已经占了相当高的比例,仅建筑行业农民工占约80%。据有关部门统计,建筑施工中的伤亡事故90%发生在农民工身上,其中70%是由于违章操作。”(孙玉波:《高度重视农民工的就业安全》,《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2月18日)。设计工装是提高农民工工作、生活质量的保证之一,着装的安全保护问题是职业工装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一般在公共场所外来务工人员的衣着与当地人有明显的差异,许多务工人员基本只有工作服。我们的问卷调查也表明,被调查对象年人均服装支出为117元,故工作装加入时尚元素和审美设计,将更受农民工青睐,这样他们工作和生活时都可以穿着工装,一衣多穿,降低生活成本。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