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鞋类出口面临二十年最差环境
国际金融危机加上国际反倾销等贸易保护措施频繁,中国鞋类出口遭到全面冲击,海外订单大幅减少。资料显示,今年一至九月中国成品鞋出口量与去年同期相较,下降 2.76%,中国製鞋业进入二十多年急速成长后的「严冬」。
金融危机声中,许多企业都期待第一百零四届广交会这个中国最大出口交易平台能带动买气。不过中新社报导,不但广交会琶洲会馆,连正在卖力招商的展外展也是人气不足,参展厂商和锐减的订单一样少。
报导发现,展外展之一的惠东县第四届鞋文化节上,各鞋业展区大都门可罗雀,没有出现预期人潮,只有少数摊位与客户签下初步订单。
中国是全球製鞋大国,年產量超过一百亿双,就业人口至少六百万,全球市场佔有率百分之六十。二零零七年出口成品鞋八十一点七亿双,佔全球鞋类贸易量的百分之七十三,但今年一至九月却只出口六十二点七亿双,下降百分之二点七六。
全世界四分之一的鞋在广东东莞、惠州等近一千家厂商生產,但如今许多业者都面临主动歇业或被法院查封,再不就是外迁他地,温州、福建莆田等大型製鞋业者也遭到倒闭风潮。
再加上欧盟製鞋业日前再申请延长对中国皮鞋的反倾销措施,要求再提高原有的徵收百分之十六点五反倾销税,这将使中国鞋类產品对欧盟出口明显放慢,令中小企业雪上加霜。
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专家建议,中国製鞋业应加快建立自有品牌,转变贸易成长方式,提高產品整体竞争力,逐步扩大自有品牌產品在欧盟市场的佔有率,并希望政府提供更多利多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