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企应注重内部挖潜 增强盈利能力
海外订单减少、价格下滑使东莞制鞋业进入外贸困境。亚洲鞋业协会主席、华坚集团董事长张华荣认为,明年春夏之交会是制鞋业最难熬的时候,面对困难,企业除了喊苦、抱怨之外,更应该静下心来,审视自身,控制规模,努力从内部挖潜,提高精细化生产水平、优化生产流程,从而挖掘出隐藏在企业内部的利润空间,增强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对于地方政府的扶持政策,张华荣建议转型升级等各项扶持资金应尽快落实到企业,以增强企业的信心。此外,如果能够帮助企业的骨干员工解决住房、子女就学等问题,有助于企业的稳定。
当前东莞鞋业面临外贸困境 记者 曹雪琴 摄
当下困境
明年春夏之交才是“严冬”
记者(以下简称“记”):在上周召开的2008世界鞋业发展论坛上,有专家表示制鞋业已进入“严冬”,东莞近期也有一些鞋厂倒闭。从您了解到的情况来看,东莞制鞋业目前现状如何?制鞋企业的订单和利润率情况怎么样?
张华荣(以下简称“张”):金融海啸确实影响到东莞很多企业的出口,制鞋产业也受到一定的冲击,近期就有一些鞋厂倒闭了。但是,宏观经济因素并非决定企业生或死的决定性因素,企业自身素质才最关键。在困境面前,好的企业通过自身的管理和运作,利润还是能够得到保证;而一些小的企业或是经营存在问题的企业,可能就岌岌可危了,预计今年年底可能还有一批鞋企会倒闭。
具体说到订单和利润,不同的企业情况不一样。以华坚为例,到今年春节前的订单都已排满了。但明年的订单情况会怎么样,就要看欧美市场的情况了,我估计明年的订单会少一些。
记:形势的变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您认为对东莞制鞋业来说,现在是“冬天才刚刚开始”还是“春天很快就会来临”?
张:2007年,受外部环境包括原材料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等因素变化的影响,整个行业的利润就降下来了,越来越多企业感受到生存的压力。今年下半年,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的不断恶化,企业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了。
但我认为,现在还只是“深秋”,年底或明年才是“冬天”。按制鞋业的订单规律,明年3-5月的订单可能会相当少,那时候才算是真正的“严冬”到来,那时候才是最考验企业的时期。
至于“春天”何时才能来临,就要等欧美经济环境开始好转。相比家具、装饰材料等与房地产密切相关的行业,及一些非生活必需品行业,制鞋业是一个很好的产业,发展空间很大,不仅因为它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更是中国制造的优势项目,所以我对制鞋业充满信心。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