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鞋出口市场分析报告
广东是全球鞋业最活跃、最具潜力的地区之一,除了享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外,良好的投资环境为鞋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保障。上世纪90年代以来,广东鞋业快速发展,广东省规模以上制鞋企业生产的皮面皮鞋和塑料鞋产量居全国首位,胶鞋产量居第二位,纺织面料鞋产量居第四位。出口额从当年的4.8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92.3亿美元,短短十几年,增长了19倍多。美国是广东鞋类出口的第一大市场。
2007年,广东省鞋类出口量达34.7亿双,价值92亿美元,占中国鞋类产品出口总量的42.5%。但2008年以来,受人民币持续升值及原材料大幅上涨等不利因素影响,广东鞋类出口在连续多年增长之后,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
据广州海关最新统计,广东省上半年出口鞋类产品16.3亿双,较2007年同期下降15.8%。但出口总价49.6亿元,增长9.2%;出口均价3美元/双,增长29.6%。鞋类出口企业出现大幅减少,有出口实绩的企业由2007年同期的5811家降至2008年上半年的3924家。
表1-8、1-9和图1-14分别为2004-2007年和2008年1-7月的鞋类出口数据,以及2007年广东鞋类出口产品结构状况:
表1-9 2008年1-7月鞋类出口广东口岸出口数据
图1-14 2007年广东口岸鞋类出口产品结构(按出口额)
目前广东省鞋类出口的产业结构调整正在呈现加速进行的趋势。一方面出口数量大幅下降,出口企业数减少近半;另一方面每双鞋的出口均价增长近30%,出口总值仍有所增长。
自2007年以来,珠三角传统的制鞋产业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重重压力,2008年上半年鞋类出口的“一升一降”,表明产业结构调整正在加速进行,小而散的作坊式企业纷纷被淘汰,而优质企业正变得越来越强。图1-15为2007年广东口岸鞋类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变化趋势比较:
图1-15 2007年广东口岸鞋类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变化趋势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