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深度调整中的钢铁行业下一个平衡点在哪?

         在价格暴跌、产量大减之中,中国钢铁行业已经历了2个多月的深度调整。业内先是迷茫不知所措,“看不清楚前景到底如何”;再是感觉“没有抓手”,什么都不以钢厂意志为转移。

      不过,近期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越来越多的业内分析人员开始探讨“钢铁行业下一个平衡点将在哪里出现”的问题,毕竟供需之间还是存在着主动把握的空间。在产量、价格、需求、成本以及产业重组的内在动力这几个重要“变量”的不断快速变动之中,新的互相支撑的产业空间正在逐步形成。

      “三不原则”

      在应对此次产业深度调整的过程中,中国钢厂的反应可以说是主动和果断的。在钢价大幅下滑、终端需求萎缩、钢厂库存大增的情况下,中国钢厂基本上是第一时间作出了主动减产的市场化反应。

      早在9月上旬,就有国内钢厂表示,由于市场价格出乎意料地快速下跌,需要实施一定程度的限产。到9月下旬,河北钢铁集团、山东钢铁集团、首钢等国内一些主流钢厂明确表示根据实际情况限产20%。此后,河北钢铁集团又传出在前期限产的基础上再限产10%至20%的消息。宝钢股份虽然还没有推出明确的限产计划,但也未排除减产的可能。

      据国内“钢之家”等钢铁资讯机构的不完全统计,截至10月末,国内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停产高炉有89座,总容积达5.17万立方米。除了明确提出限产减产计划的企业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是通过安排设备检修等方式主动调整生产规模。据相关权威统计数据,今年9月份中国粗钢、生铁和钢材产量分别为3961.42万吨、3754.95万吨和4592.08万吨,比去年同月分别下降9.1%、6.1%和5.5%。粗钢和生铁日均产量均已降至2007年3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相关人士也明确表示,国内钢厂要坚持“三不原则”:产品定价低于制造成本坚决不生产;没有合同不生产,控制企业合理库存;不给钱不发货,讲诚信,不形成新的三角债。

      “我的钢铁”等机构的分析人士表示,主动果断地进行限产减产,是一种市场化的应对之道,有利于调整供求平衡,缓解企业的库存压力,同时也可改善市场的预期。目前,世界第一钢企米塔尔-阿赛洛公司、俄罗斯主要钢铁集团、印度塔塔钢铁集团等海外主流钢厂都推出了减产计划。

      市场“亮点”显露

      “我的钢铁”研究人员汪建华近日在与记者交谈时不无欣慰地说,从目前来看,钢价再度深幅下跌的空间可能不大了。市场终于显露出一些“亮点”,存在“稳下来”的内在要求,需要看一看下一步宏观经济的走势到底怎么样。

      据一些业内人士的分析,有迹象显示,钢价暴跌的恐慌性因素正在让位于市场震荡的节奏。个别产品在低库存中的“短缺”苗子悄悄露头,传递出市场刚性需求的一些“底色”。

      今年10月份,与国内其他地区一样,华东地区钢材市场的钢价加速下跌,各大品种跌幅都创下近几年来的“新高”,市场恐慌气氛加剧。建筑钢材吨价跌幅在1000元至1100元,其中品种线材跌幅高达1500元;各类板材吨价跌幅在1400至1500元,其中涂镀产品跌幅超过1500元;各类型材跌幅也达到每吨1000元以上。

[1] [2] 
  • 相关阅读
    1. 新品亮相丨让你无法错过的“缝制好帮手”
      阮积祥出席2020中国绿公司年会并演讲
      W20步进罗拉车的十八般武艺
      都在说工厂 阿里1688产业带跟犀牛智造什么区别?
      杰克“野狼团”徒步登山,练体魄,强意志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