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2007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购买成衣的数量7.82件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一份报告用统计数据告诉人们,改革开放30年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连续跨越几个台阶,从基本消除贫困,到解决温饱,再到实现总体小康,目前正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迈进。

      居民消费水平增长37.5倍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明显提高,人均消费支出大幅增长,消费水平每隔几年就上一个新台阶。国家统计局报告显示,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3224元,比1978年的116元增长26.8倍,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6.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997元,比1978年增长31.1倍,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6.4%。

      从消费支出看,2007年全国居民消费水平为7081元,比1978年增长37.5倍,年均增长13.4%。而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看,2007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89210.0亿元,比1978年增长56.2倍,年均增长15.0%。

      恩格尔系数下降24.6个点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或家庭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显著下降,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3.1%,比1978年的67.7%下降了24.6个百分点。其中,1983年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首次下降到60%以下,农村居民整体进入温饱生活阶段,到2000年又下降到50%以下,农村居民整体过上了温饱有余的生活,正由温饱向小康迈进。

      2007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3%,比1978年的57.5%下降了21.2个百分点。其中,1996年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首次下降到50%以下,到2000年又下降到40%以下,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出现了质的变化,也逐步开始了从温饱向小康转型的消费模式。

      统计数据还显示,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支出1389元,比1978年增长15.7倍,年均增长10.4%;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支出3629元,比1978年增长 19.3倍,年均增长10.9%。城乡居民在食品消费支出增长的同时,饮食更加注重营养,膳食结构更趋合理,消费质量不断提高。从食品消费结构来看,农村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由1978年的248千克降到2007年的199千克,城镇居民由1978年的205.3千克降到2007年的77.6千克。从食用的营养性角度看,肉、禽、蛋、奶等动物性食品消费显著增加,营养结构有所改善。

      耐用消费品不断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的衣着需求发生了很大转变,人们的穿着更加注重服装的质地、款式和色彩的搭配,服装的名牌化、时装化和个性化成为人们的一种追求,成衣化倾向也成为衣着消费的主流。农村居民人均购买各种服装支出由1983年不足6元增加到2007年的130元,增长21.8倍,购买各种服装数量由人均0.7件增加到2.4件,增长2.3倍。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为1042元,其中用于购买成衣的支出人均748元,占衣着消费支出的71.8%,购买成衣的数量由1978年的人均3.13件增加到2007年的7.82件。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生活最显著的变化体现在耐用消费品不断升级。2007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分别为 137.8台、95.0台和 96.8台,而1985年仅为17.2台、6.6台和48.3台。此外,一些新型家用电器逐步进入家庭,居民消费向学习型、享用型消费产品转移。移动电话、电脑和家用汽车逐步成为新世纪城镇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的“新三件”。2007年,每百户农村居民拥有移动电话、电脑和家用汽车分别为77.8部、3.7台和1.2辆,城镇居民分别为165部、54台和6辆。

      发展享受型消费比重上升

      随着人们温饱问题的解决,在城乡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中,发展和享受型消费比重上升。

      城乡居民意识到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性,对文化教育等发展性投入不断增大。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由1980年的8.3元增加到2007年的305.7元,增长35倍,年均增长14.3%,占消费性支出比重由5.1%上升到9.5%;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由1981年的 38元增加到 2007年的1329元,增长 34倍,年均增长14.7%,占消费性支出比重也由8.4%上升到13.3%。

      随着收入的提高,城乡居民亦开始更多地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过去大病小治、小病不治的现象有了较大改变。2007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用于医疗保健支出为210元,比1980年增加207元,增长59倍,年均增长16.5%;2007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为699元。

      此外,城乡居民的住房条件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通信、交通消费出现了质的提高,旅游、健身等消费开始普及。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报告称,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测算,2007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数为72.9,比2000年提高了13.6个百分点,平均每年增加1.93个百分点,按此发展趋势,到2020年完全可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