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严冬与智慧
最近,在阅读缝制机械行业期刊和有关缝制设备企业及配套企业报道时,出现频率高的词汇是“冬天”和“寒潮”。
美国次债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其破坏性之大让人意料不及。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今天,谁也无法独善其身,唯一的办法是选择如何应对。业内公布的数据显示,企业生产经营进入低谷,业绩大幅滑坡,甚至出现亏损,各种风险加剧。企业如何面对全球性危机带来的行业性风险,采取什么样的经营策略应对,考验着企业和企业家的智慧。
目前,企业经营风险大体有三。其一,由于产品积压加大资金占用,下游企业占用资金货款回笼困难,不良企业转嫁危机出现呆帐死帐,银行控制放贷规模无法续贷等原因导致资金链条断裂。其二,市场疲软,产品价格竞争更加激烈,参与价格竞争,削减了利润空间;原材料价格持续走低,由于市场形势不明,未来材料价格走势难以预料,今天购进材料明天就有可能受降价影响出现浮亏,特别是配套企业,生产经营变数增加。其三,产品销售不畅,企业开工不足,企业固定成本分摊造成收益锐减,甚至出现亏损。就目前情况而言,资金链条出现困难,表现最为突出,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营亏损现象会变得普遍,业内积蓄的产业结构矛盾也会集中显现。
面对市场不定因素增加的形势,特别要注意防范供应链上的风险。企业的应对策略大体可以分为两种。其一,积极型策略。从维护市场占有率出发,积极参与市场洗牌,主动出击,占领别人退出的产品市场。这种积极型策略有较大风险,需要企业有充足的资金和产品技术优势。其二,保守型策略。主动放弃一部分经营风险大的市场,把防范市场风险放在第一位,根据资金流量确定经营规模,加强对客户信用审查,尽量选择现金支付方式。谨慎为上,以稳求胜。
不同策略,因企业情况不同均有成败。就一般中小企业而言,多选择后者,“猫冬”。( 作者: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 刘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