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转型调查:代工企业生存录
编者按
如果说,“中国制造”曾经是中国的一张名片,那么,“代工”则是这张名片的基础“材质”。随着国际产业链的转移,珠三角大量的民营企业也从这一“材质”的热销中赚到了大笔的利润。然而,世界的变化是如此的迅速,好日子没过几年就赶上了全球性的经济萧条。“代工”这一曾经哺育无数中国企业的模式开始变得“面目狰狞”:订单大为减少、利润率急剧下降、代工企业相继倒闭……
“代工”企业的发展方向在哪里?是痛苦转型发展自有品牌?是苦熬“过冬”还是主动“取暖”?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已经在困扰着每一个珠三角的代工企业。经调查,我们发现:安于现状无异于等死,不拘一格地找到“走出产业链最低端的各种办法”才是企业的唯一选择。
一线调查
在经济低迷的今天,代工模式受到极大挑战,同时也面临多个转机
代工企业生存录
伴随着全球最大玩具代工商之一——合俊集团旗下的合俊玩具厂、俊领玩具厂同时宣布倒闭,酝酿已久的代工企业倒闭潮一触即发。
经济低迷期还将持续多久?没有人知道。代工企业还要熬多久?难以预测。路在何方?虽然每个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生存路径,各有优势,也各有困境。但可以预见的是,在这一轮经济低迷过后,“中国制造”将会由此而不同。
守株待兔型企业:危机永在脚下
“等待”,这是目前大部分代工企业正在采取,也是唯一能够采取的生存模式。
在广州花都西北部的狮岭,一个小小的弹丸之地,却星罗密布聚集了6000多家皮具生产型企业及11000多家经营商户。走在狮岭的街上,随处可见悬挂着公司招牌的皮具厂及经营原辅料生意的商户。正是这些小厂,创造了超100亿元的年产值。
然而,往年小而安的日子,却在当下金融风暴的冲击下,陷入困境。
“最近订单减少了20%左右。”何先生的手袋厂只有80多名员工,主要承接一些大厂以及外贸公司的订单。从去年年底开始,外贸公司的订单明显少了很多。有些订单也不敢接,因为不划算。再加上,产品的出货价格跟不上人民币升值、人工成本上升、厂房租金翻倍等经营成本的上涨速度,总体的利润空间减少了10%~20%。
对于类似于何先生的小厂来说,竞争者太多了。在毫无议价能力的情况下,根本无法以提价方式来消化增加的成本。
据了解,狮岭的整体出口订单比去年同期减少10%左右。花都区狮岭皮革皮具商会常务副会长肖家兴指出,目前狮岭皮革皮具的整条产业链都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销售量普遍下降20%,毛利率下调至4%~5%。
在东莞大朗,遍布着劳动密集型的纺织服装企业,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也是举步维艰。据了解,由于产业聚集效应,该地有近6000家毛织企业,外贸依存度高达50%。现在,大型纺织厂接到的欧美国家订单在不断减少,需求的萎缩迫使大厂缩小生产规模,而专为大厂代工的小型纺织厂,则时刻面临着倒闭的风险。
锐意进取型企业:胆子再大一些
随着订单的减少,更多的代工企业寄希望于行业内的大型展会。
在第八届中国东莞国际鞋展•鞋机展上,不少参展商发现,外国客商少了许多。“起码减少四成”一参展商说。感叹之余,更多的参展商表示,继续注重外销的同时,亦希望开拓国内市场。据展会主办方统计,这个比例达到了80%。
在大朗纺织交易会上,大朗政府则有意将展会时间由每年的10月推迟到11月初,比广交会三期稍微早一两天,希望能以此来吸引更多的采购商到大朗进行采购。据了解,在今年采购商的组成结构上,内销占了更大的比例:本届的国内采购商占了80%,而往届则是国外、国内采购商各占一半。
其实,代工企业构建自主品牌,已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这类企业一般是已经具有一定规模、资金实力与研发能力在大型代工企业,他们或是找到了新市场、新的营销手段,或是掌握了某条销售渠道,才敢大胆一试。
双剑破局营销策划机构副总经理、整合营销传播专家孙自伟认为,代工企业在考虑自创品牌时,应首先考虑以下问题:你对国内市场了解多少?知道本行业市场的核心和关键在哪里?自己的劣势有哪些?有没有改善和预防的措施?你的产品和品牌的核心优势是什么?你具备不具备这种竞争的优势?市场上有没有可进入的市场切入点和操作空间?你有多大资源投入?你凭什么可以和同类品牌竞争?你有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入市策略?你有没有一个高效而专业的经营团队?
对于这些问题,如果代工企业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回答,孙自伟建议他们:最好是放慢自创品牌的步伐;而如果对以上问题已胸有成竹,那么则可以放手一搏,成就企业的品牌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