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重庆服装企业派3000岗位专招沿海失业技工

        “如果重庆老乡在沿海服装企业难找工作,不妨回家乡试试。”昨日,朝天门市场服装加工协会会长宋显阳打进本报记者电话,希望能够帮他们打出这个“招聘广告”。宋显阳代表他们协会的老板们表示:愿意出高薪,接收3000名在沿海地区失去饭碗的缝纫技工、服装设计师和品牌营销师在家门口重操旧业。

      宋显阳介绍,受国外订单减少影响,沿海地区出现出口加工型服装企业倒闭现象。与之相反的是,以内销为主的重庆服装业却迎来商机,订单同比增加近两成,很多企业还感觉人手不够用。眼下订单骤增,企业供货紧张,需要大量招收技工。

      “培养一个熟练技术工人,至少也得一年。”宋显阳称,如果能吸纳沿海回流的技工,最能解燃眉之急。

      宋显阳说,重庆有大大小小的服装企业数千家,生产服装主要销往国内市场。随着年末服装需求旺季的到来,企业的销售有望翻倍。只要应征的民工技术过硬,一个月下来2000元绝对没问题。“干得好,还可签长期劳动合同。”

      不仅技工人才短缺,服装设计师、品牌营销师更是匮乏。业内人士称,我市的高级设计师不到5人,中级设计师和初级设计师也仅有300名左右。尽管我市也有西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四川美术学院这样的专业服装院系,每年也能输出近千名设计人才,但稍微优秀点的都是跑到了沿海。而眼下渝派服装正在崛起,在省内外叫得响,也急需熟悉行业动态、能够开拓市场的营销人才。

      本报一篇报道 引发老宋心思

      宋显阳称,之所以动了招回流技工和人才的心思,是看了本报10月23日《沿海企业不景气 重庆民工在返乡》的一篇报道。
    老宋说,受世界金融风暴影响,沿海不少服装企业倒闭,大量重庆籍民工因而失业,甚至饿肚皮。老宋说,他拿着这篇报道与协会的那些老板们交流,大家都觉得甚为痛心。“都是本乡本土的,有可能就帮一下吧。服装加工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我们现在情况比较好,有能力接收这些回流民工在家门口重操旧业。”“来了就能上岗,待遇绝不比在沿海原来的企业差。”

      之所以说“我们现在情况比较好”,是因为“目前重庆生产的女装很有竞争力。”

      宋显阳说,随着朝天门市场发展成为西部最具竞争力的服装批发基地,渝派服装也因此名闻遐迩。而受国外订单减少影响,沿海地区不少服装加工企业关门歇业,导致前来重庆拿货的境内外地客商同比至少增加两成,这使得不少企业人手紧张。

     “缺口占现有服装人才总量的30%。”市服装行业协会秘书长陈尚福证实了这个说法。

      除了有订单急需人手,更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宋显阳们对自身发展壮大的思考。

      “没有技术过硬的产业工人,成长壮大永远是一句空话。”宋显阳称,以往沿海的厂家订单多、待遇优厚,吸引了我市不少技工前往淘金,位于高端的服装设计师、品牌营销师更是“孔雀东南飞”。

      技术和营销人才的大量外流,给本土服装行业带来的,最直接的效果就是本地企业招不起人。不少本地的加工企业老板因此只做跑货,甚至干脆转向。

      现在沿海企业歇业裁员,曾经尝到尽人才短缺苦头的渝派服装企业看到了商机。专门生产高档女装的重庆华兴制衣厂龙老板表示,愿意出每月5000元的高薪诚聘一名品牌营销师。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