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福公司申请破产说起
2008年9月11日,德国的法院收到百福公司破产申请书,称因缺乏运营资金,投资人没能再次注资,不得已申请破产。尽管百福公司管理层得到了员工的支持,并且工会也力挺要充分合作,但二者苦于手上没有现金,而投资方唯恐继续亏损,不愿意再次输血注入资金, 公司在没有现金营运的情况下, 只好向法院申请破产。
连年亏损吓倒投资人
百福公司的前一次易手是在2005年的12月,当时其拥有者——意大利的缝纫机批发公司由于无法负担百福连年的亏损, 而将公司转卖给现在的投资方德国资产管理公司GCI 。德国的GCI 公司接手后,于2007年1月向百福注资1000万欧元,2007年12月再次注入170 万欧元,在2008年4 月投入了250万欧元,最后在2008年6月要募资900万欧元, 可惜找不到愿意投资的人, 募资未能成功,工厂马上面临没钱停摆。消息一经传出,百福公司的股价也由2007 年1月公开发行价的每股2.42欧元,惨跌到2008年9月12日的每股0.13欧元。
这个有120 年历史的优良企业,曾经是业界的龙头,享有最优产品质量的荣耀,以现有的规模尚有年营业额6500万欧元,并雇用800名员工的中大型企业,为何没人愿意再投入资金,而任由公司破产?
从其财务报表可知, 2005年公司亏损600万欧元, 2006年亏损760万欧元,2007年亏损600万欧元,连年资本运营为负数,已经把投资人吓倒。投资方在不知如何的反亏为盈、束手无策的情况下,宁愿让其破产,也不愿意再投入资金填充无底洞。
当前全世界缝纫机市场生产过剩, 在所有的缝纫机制造商生意都不好的情况下(看看当今日本重机公司股价2007年1月是680日元, 2008年9月为190日元;日本飞马公司股价2007年1月为800日元, 2008年9 月为224 日元,可以知道高端缝纫机市场有多冷清,大家都求缩减开支以渡过寒冬),没有同行肯在现在扩张买下这家德国企业——虽然百福公司现在价格特别便宜, 每股股价为0.13欧元, 1700万股只值220万欧元,说不定百福会步意大利利满地(RIMOLDI)公司后尘,因无人经营而消失。
德国GCI公司“作别”百福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德国GCI公司当年雄心勃勃地买下明知亏损的企业, 而又在经营3年不到就撒手不管了呢?
笔者推测,买下一家知名品牌的缝纫机公司,重整包装上市,使股价上升,出售股票,赚取资本重组的利润, 这是德国GCI公司的目的所在,而在这方面就有一个全世界金融界知名的先例,即加拿大华人丁谓买下世界知名缝纫机企业胜家公司SINGER的例子。
当时,丁谓用4000万美元的自有资金加上1亿美元的银行贷款,即共用1.4亿美元的可用资金,以2.7亿元的价格买下胜家公司。经过切除掉亏损的意大利工厂、不具效益的纽约总部及没什么成果的研发部门后,使得胜家公司账面上重新获利,股价上升。丁谓此战役仅以4000万美元赚了2.4亿美元,立马在美国华尔街声名大躁, “企业医生”的光环落在他的头上。
以此类推,百福公司也是缝纫机制造公司, 拥有坚实的德国生产基地, 享有高品质的名声, 年营业额也还有6500万欧元,在此基础上减少成本,扩大市场,创造利润,股价由发行价格2.42欧元翻上1-2倍都不会是困难的事——德国的杜克普公司的股价不就是4-5欧元一股吗?
百福公司确实是以这样的方针进行改革,包括减少德国的员工休假补贴, 以及在中国太仓设厂生产制造低端的缝纫设备降低成本、研发高周波的热熔机希望它能代替缝纫机等。可是现在的结果是投资人失去信心不想再玩了。
为何?笔者猜测是2008年的整体缝纫机市场太差,每家上市公司的获利几乎只有2007年的10-20%, 说不定百福的亏损还会大于2007 年的600万欧元,所以投资方失去耐心,忍痛“斩断情丝”。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