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荒佃庄镇积极打造
- 9月27日,河北昌黎县举行首届“荒佃庄——中国弯针之乡”发展研讨会。随着研讨会的召开,正在积极申报建设“中国弯针之乡”的荒佃庄镇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小镇到底有着怎样的缝机零部件产业基础?有着怎样得天独厚的发展和竞争优势?
缝机零部件产业渐成规模
荒佃庄镇,地处河北省昌黎县西南,这个面积仅有74平方公里、人口3.6万的乡镇,已经有30余年生产缝纫机弯针、压脚、针板、送布牙、连杆、直针等前千余种配套零件的历史。现在,全镇共有缝纫机零件加工企业126家,产品涉及弯针、压角、送布牙等十几大类4000多个品种,行销世界各地,其中弯针类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有较高的占有率,年创产值6亿多元,是全球缝纫机零件加工业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
荒佃庄镇的缝纫机零件加工制造主要集中在后双佗村。上世纪70年代,依靠技术的引进,人们开始用大耙齿做原料、以手工作坊式钳工生产为主,以乡村集体企业为支撑,开始了缝纫机零件的生产。直到90年代,这一行业发生急剧裂变。从企业性质上讲,告别了集体企业,民营企业自由地生长起来,给这个地区的这个产业注入了活力;在企业数量上,由原来的几家发展到40多家;在生产原料上,由原来的大耙齿发展为特种钢材;在生产工艺上,由完全的钳工生产发展为半机械化生产;在市场销售上,由原来的“补漏堵缺”发展为小订单小批量。
毫无疑问,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的10年间是地区产业的一个快速发展阶段。一方面表现在产品的多样化方面:企业数目增加,相应地增多了生产品种,即使是同一种产品,不同厂家生产不同型号。另一方面表现在企业的市场化方面:这一地区的企业多半是从给天津地区的整机企业配套起家,到这个阶段,企业竞争加剧,他们寻求向外部发展,凭借做配套以外的市场竞争方式进入市场,开拓了天津、河北以外的市场。
政府积极进行产业扶持
2001年,荒佃庄镇党委、镇政府为加快缝纫机零件产业的发展,加强了政府的引导。镇政府委托昌黎县规划局完成了占地4.9平方公里的河北昌黎缝纫机工产业园区的设计工作,昌黎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昌黎缝纫机工业园管理委员会。
经过几年的开发建设,目前园区已完成1.2 平方公里土地的开发建设,入区企业有几十家,累计完成固定投资11亿多元,以缝纫机零件加工制造业为主导的工业区已初具规模。这个园区被秦皇岛市委、市政府确定为集产业集群、行业协会、工业园区“三位一体”的示范基地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依托示范企业金山缝制设备有限公司,政府成立了后双缝纫机工业研所和后双缝纫机工业技工培训学校。
这个阶段是产业集聚产生规模效应的时期。虽然这里的弯针产量一直都在市场上占有较大比重,而且弯针也是一种重要的零件,介于这里的整体环境比较闭塞,企业生产又比较分散,人们对这里还缺乏整体和深入的认识。因为工业园区的建设,弯针产业的规模效应显现出来,在业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