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中国轻工缝制机械行业职业技能北京培训基地负责人杨义安
立足行业实际 做优秀技能人才的“摇篮”
——访中国轻工缝制机械行业职业技能北京培训基地负责人杨义安
按照中国缝制机械协会的规划,行业将在上海、北京、江苏、广州、浙江设立五个培训基地,组成完整的行业培训框架体系,具体负责我国缝制机械行业各种职业技能的培训,组织培训合格者参加相关的职业技能任职资格鉴定。
在上海,由于这里是我国缝纫机发展主要基地、我国五大缝机产区之一,企业一直都比较重视员工的培训教育工作,因此上海也成为行业内最早开展职业技能人才培训的城市之一。2006年8月,经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批准,中国轻工缝制机械行业职业技能上海培训基地正式获批成立。
在北京,今年4月29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批准成立中国轻工缝制机械行业职业技能北京培训基地,培训基地设在凌宇信诚(北京)缝纫设备有限公司。该基地的组建,进一步完善了缝机行业培训框架体系,使我国北方地区缝制机械装配及维修技术推广和培训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那么,在当前的行业形势下,上海、北京培训基地运行情况如何?都取得了怎样的成效?在企业都“苦练内功”的时期,培训基地将为企业员工提高劳动技能水平提供怎样的帮助?近日,记者分别采访了上海培训基地负责人雷杰、北京培训基地负责人杨义安对此一一进行了解答。
记者:“万事开头难”,北京培训基地开始运营以来,都遇到了什么困难?培训工作开展情况如何?有什么成果?
杨义安:培训基地从筹建到成立一年多来,正按预定的目标一步一步发展“长大”,目前基地的师资力量准备、设备管理、学员及招生等各方面工作已步入正轨:
培训方面,基地开设的培训班内容和范围不断扩大,已涵括了常规机、特种机、机电一体机、CAD系统、电工速成等。学员培训上,倡导亲和式管理,在课程设置、时间安排上都有严格要求,从细节上培养学员的综合素质,为其更好的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基础;为保证教学质量,我们特别聘请行业专家,进行授课和教学指导。目前基地也正在筹备编写电子电控系列的特种缝纫机教纲。另外,为了集纳行业专业技术人才,我们成立了北京缝纫机技术俱乐部。
在此期间,培训基地和中国缝制机械协会一起成功组织一批来自京、津、冀的专家,通过考试获得了国家资格鉴定考评员资格,并举办了国家资格中级鉴定考核,13位学员通过培训取证。
招生方面,培训基地通过缝纫机技术网,和维修工搭起了网上的交流平台;同时也通过直接进入服装企业、开展电话营销及拜访等形式进行招生宣传;此外,培训基地还联合经销商在北方地区建立了多个招生站。
培训基地开始运营以后,遇到的最大困难还是生源问题。服装业的低迷已经直接影响到了招生工作,一些原本预计今年前来培训的学员,由于服装企业人员的精简导致人手紧缺或企业效应不好而被拖延,但是他们渴望技术提高的心情还是很迫切的,特别对机电一体化设备知识方面,有较大的潜在培训需求。因此,我们准备定期组织培训班,并聘请了具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专家及制造厂家,联手开展培训。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