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鞋业等制造业何以求存
生意社11月17日讯 来自大洋彼岸的金融风暴已经影响到中国的实体经济,佛山制造业的脊背渐透阵阵寒意。面对订单变薄,生产衰退,众多企业主企盼这场危机早日结束。一些经济学家则认为,危机还远未见底。
政策层面传来利好,未来两年国家投资4万亿刺激经济,以抵御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对于一个具体的企业而言,这种提振效应要从“立竿”到“见影”还需时日。在春天到来之前,多数中小企业最需要做的,是能活下来。而抗风险能力高的大企业在危机中更显从容,他们在寻找机遇,积蓄力量。
本报推出“制造业生存路径”特别报道,通过调查部分企业,揭示金融危机下佛山制造业的生存状态及应对之道。而本周四,经济学家樊纲也将做客本报主办的“企业再出发”论坛,向佛山发出“再出发”的铿锵之音。
“姊妹”鞋厂少了一个
“三来一补”创汇先进企业、“进出口”创汇先进企业,昔日辉煌的南港在打拼十余年后终于倒下,与其“姊妹”厂南平合并。但合并并非一劳永逸。
机器轰鸣的厂房不再
在南港鞋厂做了8年司机的小梁,现在每天干的活变了“味”:按照老板吩咐,他要把厂里的机器从早到晚都搬到隔壁另一家厂。
从10月24日起,南海平洲沙尾桥工业区的南港鞋厂正式关停,次日开始向外搬运机器至南平鞋厂。由于同属广东昭信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南港、南平两厂合并。以前,小梁只需忙着进货发货,如今,在很多工友待业时他仍忙碌不堪。
四层高的厂房上班时间也全部漆黑,首层只剩下隔离铁网与“加工印刷组”标牌,而二、三两层针车车间也已基本清空,南港鞋厂昔日的繁忙景象与今日的空旷形成鲜明对比。“我们也要搬去和南平员工一起住。”小梁略显遗憾。在南港鞋厂,所有16人间的宿舍只留下床板和一张《通知》,叮嘱员工11月8日前搬迁完毕。
无活干的员工成批“蒸发”
每一个员工都知道,鞋厂关停前出现产量下跌。“订单少了,工人没活干,经常一周休息时间比上班时间还多。”工人小吴回忆,9月之前他几乎每天都加班至晚上10点,当时每月鞋厂需要承担30-39万双的订货。从9月开始,他便告别加班日,每晚8时准点下班。而到10月之后,有时甚至没活不用上班。阵车组一位不愿具名的组长透露,普通工人月薪以前1450元,9月降为900余元。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