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政府 企业筑“暖巢”“过冬”
受全球金融海啸的影响,作为“世界工厂”的珠三角地区,很多出口型企业订单减少、利润空间大幅压缩,“冬天来了”成了很多企业的共识。
在这一背景下,从中央,到广东省委省政府,再到珠三角各地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加大投资、扩大内需的政策,积极为企业寻找机会。大多数企业因此在“寒冬”中岿然不动,甚至逆市飘红。
日前,本报记者在对珠三角企业进行深入调查后发现,在前期产业升级的基础上,在拉动内需政策的刺激下,珠三角企业在危机中找到了机会,并为“过冬”筑好了“暖巢”。
产业级升
企业渡过难关的基础
实际上,在全球金融海啸来临之前,珠三角企业就已经进行了产业升级,为“过冬”准备了很好的基础。
在东莞,这段时间,不少企业的日子并不轻松,制鞋业也经历了最为难熬的“寒冬”。然而,位于东莞厚街的华宝鞋业,却“逆市飘红”,通过产业转型和升级,今年,该企业订单数量非但没有减少,利润预计比2007年还上升20%左右。对此,华宝鞋业董事长张华荣认为,这得益于企业此前提前完成了区域布局和结构转型,大大提升了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据悉,从2002年开始,华宝鞋业就主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由一地经营转变为多地经营:投资赣州、进军越南、北上项城(河南)、布点江门。此外,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单一型向复合型提升,从简单的空间分布到跨越时空的整合。
投资动拉
企业迎来新的商机
中国政府推出4万亿元投资计划的举措,如同给珠三角的企业注入一针“强心剂”,不少企业的负责人表示,有了这个政策的牵引,他们一定会寻找到新的机会。
在深圳,本月15日,政府启动了“城市行动计划”,预计到2011年交通系统投资将达到1415.85亿元。其中包括扩建和新建地铁1~5号线,形成177公里的轨道网络;完成5条近100公里的BRT网络;形成638公里公交专用道和500条营运线路公交网络;在蛇口客运码头建成15万吨级国际邮轮泊位;建成龙华新客运站以及京广深客运专线广深段、杭福深客运专线厦深段等。
受这个计划的影响,水泥、基建、工程机械等企业积极“备战”。一位基建行业人士表示:“未来基础设施建设以铁路、公路和码头建设为主,这类工程桥梁和隧道多,在施工中除使用大量的专用设备外,对混凝土机械、起重机械、土方设备的用量要求也较大,这一类工程机械产品的生产厂家也将会明显受益。”
在东莞,市政府计划投资500多亿元,抓紧开工建设52个现代产业项目,包括中国散裂中子源东莞实验室、东莞南海海洋生物技术、东莞保税物流中心、中外运东莞红海物流、华为通讯信息技术、南玻绿色能源、勤上大功率LED半导体等,进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很多企业从中寻觅到商机。
在佛山,钢铁行业也看到了机会。“这是今年钢铁行业迎来最大的利好消息”,乐从钢铁贸易协会秘书长杨强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日国务院推出了4万亿刺激内需的方案,省里也投入大笔资金用于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等:“虽然目前对钢铁需求影响不是很明显,但随着宏观政策的进一步落实,从长期来看钢铁的需求量将有明显增加。”
在中山,受加大投资政策的牵动下,很多园林企业提前看到了“春天”。中山市园林行业对于政府加大投资带来的发展机会相当乐观。广东棕榈园林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桂昌昨天表示:“今年确实有些紧,但需求一定是摆在那里的,我们对明年的形势非常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