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寒流来临 珠三角鞋企逆市扩充生产线

          ▲在华坚鞋业的车间里,工人正在按照重新设计的流程进行生产。

      珠三角中小企业实况记录·系列报道一

      珠三角鞋企逆市扩充生产线

      记者走访珠三角探讨企业“过冬”之计 从今起刊发系列报道披露各种成功“自救”秘诀

      “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11月14日至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专程到广东为珠三角加油鼓劲时,深情地说。对珠三角的企业来说,今年的冬天确实来得早——近日国际经济形势的急剧变化,叠加在近期国内产业经济环境压力的变化上,不啻一场挟“双重危机”而来的寒流。

      “倒闭潮”传闻纷起,珠三角的实景到底如何?上周,网友一篇《“风暴眼”中的世界工厂》掀起轩然大波,也让人们对风暴下的真相、企业的实际状态充满好奇。金融危机这根稻草,到底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还是险情中拐弯的救命稻草?

      从上周起,本报记者陆续走访东莞、中山、深圳、汕尾等地,深入多家企业的角落,撬开大中小老板们沉默低调的嘴巴,看到部分企业在危机中幸存甚至得益的现状。

      对于珠三角的具体企业而言,正在摸索的种种自救“法宝”实际上是对“科学发展观”最务实的理解。从今日起,本版刊登系列报道,披露企业逆境求存成功应对的秘诀,并从中梳理出中国制造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最终着眼预测的,则是“世界工厂”未来的角色。

      从另一个角度看,经过近30年的高速发展,珠三角以外向型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产业链低端、低附加值、高消耗型产业的发展模式确实已难以为继。业界普遍认为,中国沿海制造业的转型可能需要4至5年的时间才能完成。眼下珠三角企业正在积极探索的这些经验,为中国制造业的整体加速转型提供了启示。

      文/本报记者邱瑞贤、李颖

      图/本报记者邱伟荣

      审视鞋业严冬,号称拥有2000多家鞋企,有200多万人做鞋的东莞是一个缩影。上月末在东莞厚街举办的世界鞋业发展论坛上,记者获悉今年上半年广东省的鞋类出口量为17.78亿双,同比下降11.16%。在数字之外,行家估算,今年以来东莞地区已有近1000家鞋厂及相关配套企业倒闭或濒临倒闭边缘。

      然而,对于东莞的老板们来说,风声鹤唳的日子里有人愁生存,有人乐滋润。在东莞茶山镇,记者找到了一家刚刚把1条生产线扩充为3条的鞋企。

      订单总数减四成不慌张

      “宸跃”藏身茶山一个工业区里,貌不惊人,门口贴着继续招收制鞋工人的启事,开出千元月工资。

      这是一个目前拥有400多个工人,每月产鞋8~9万双的小厂。副总经理凌世雄脸上并无灰暗之气,“这是我们的第三年,前两年规模比较小,3个月前正式扩充,现在效益……”他笑笑,“很好”。但语气含蓄,“都是行内人,别人的日子不太好过”。

      经过在东莞做鞋的几年滚打,凌世雄说,目前在东莞倒闭的鞋企有三类,“第一类是恶意倒闭的,这种企业以台资、港资等外资企业为主,大多是内部管理本来就不适应市场要求,金融危机的打击是最后一击。因为是外资,要走也很轻松。第二类是本身经营上就面临很多问题的企业。我们做鞋的在经营上最应该减少库存的浪费,如果坚持标准化作业,库存量是不大的,但是很多企业由于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导致库存量高达2%,平时盈利可以掩盖亏损,危机一来就没法支撑了。”

      “还有第三类,来自‘内资’,是本身就没钱没实力的经营者,只是前几年看到鞋业利润高速增长盲目跟风。这些企业的生存期本来就很难超过两年。”凌世雄认为,其倒闭是优胜劣汰的必然,“市场的容量是有限的,比如可能最多只能容纳1000家鞋企,但近几年可能有3000家鞋企在抢,制造了很多市场泡沫。”

      “我们是厂家,订单靠贸易公司来安排,生产厂家的盲目扩张,给贸易公司提供了误判,让他们对这个市场的认识不清,为了争抢有限的市场形成恶性竞争。两年前,我就感到市场急需洗牌。”

      “说实话,别人倒闭,如果我能挺住,就多了商机。”凌世雄承认,扩充的两条生产线,多少是从别人手里“争”过来的。“订单减少是大家共同面对的困境,目前总体上减少了四成以上,但我的订单目前还不愁。客户很稳定,长期的质量保障留下了信心。”

      中小型企业转身更灵活

      “要善于给自己定门槛”,从创业之初,凌世雄就限定,单价5美元以下的鞋不接。“在现有的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下,根本做不来,再密集的生产也没用,只有越南和柬埔寨等地能接。”

      “此外,要有预见性。去年4月份以来,我就很注意分析汇率的变化,和客户商定物料成本的报价按照6.7的汇率来计算,固定下来。这种谈判权在自己手里,不争取就是自降门槛。”由此,他大大规避了汇率上升的风险。

      官方统计表明,在本次金融危机应声而倒的大多是中小企业,但是从凌世雄的实际反应来看,并没有多少危机将临的气息。“我挺庆幸自己的规模不大,在危机中,‘小’是优点,我转身更灵活,‘自省’的空间更大。”

      “小企业更容易在市场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订单。形势不好,这段时间很多客商不敢下大订单,试探性地下小批量订单,很多都是三四万双,大企业接这样的订单往往不解决问题,刚好适合我来接。”所以他的生意,不但没有受危机影响,甚至更加“滋润”。

      “中小企业是一个市场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起的是支撑作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隆国强告诉记者,从全世界范围来看,美国经济中99%为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在面对危机时有劣势,然而也有大企业所不能比拟的优势,“进入门槛低,我们看到,一部分中小企业在危机中‘死’掉的同时,又有一大批新生的更有竞争力的补上。此外,中小企业转身更灵活,不要忽视它们在危机中积极自救的宝贵经验。”

[1] [2] 
  • 相关阅读
    1. 阮积祥出席2020中国绿公司年会并演讲
      都在说工厂 阿里1688产业带跟犀牛智造什么区别?
      缝纫机上的这些按钮都叫啥?有什么功能?
      东部产业园2020年全国部分优秀经销商代表领袖故里韶山红色之…
      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4.4%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