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缝制行业30年回眸

    缝制行业30年回眸

    ——宁波五菱工贸实业有限公司方明华


       今天终将逝去,唯有记忆永存。历史就像穿梭机,来得也快,去的也急。立于当下的我们又一次回眸企业及行业的三十年历程,审视过去的一幕,市场上曾经的狂野追逐,已慢慢趋于理性的回归——恰如群雁南飞,涓流归海,这是道的使然。

       大幕将启

       改革开放前期,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一个物质极其匮乏的年代,那时的缝制行业由五大品牌家用缝纫机(黑头机)一统天下,自裁、自缝的家庭作坊化生产是一种时尚,是富庶的代名词。此时国内缝制机械制造水平极为有限,加上体制封闭,条块分割,制造水平始终停滞不前。

       随着改革开放国门打开,国外的成衣化、市场化的品牌服装涌入中国市场,而日本、韩国的缝制机械也进入了中国品牌服装企业,尤其是德国、日本的机器非常昂贵,如一台JUKI555的高速平缝机售价高达3000美金,可是国内缝纫机制造水平还停留在中、低速水平,缝制效力及质量极为低下,无法与市场抗衡。好在政府很快就意识到缝制行业中的优势与不足:如产业链断层是制约行业发展的一个瓶颈,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且成本低廉是我们的一大优势,况且从纺织到缝制机械到服装成衣化制造,都是出口贸易的优先扶植的产业。根据这些情况各级政府针对缝制行业中的优劣势,采取各种措施进行疏通、引导,鼓励企业扩大生产,增加品种。这里举一个例子可以看出当时政府部门可谓竭尽所能来推动缝制机械的发展。

        当时作为轻工行业的上海二轻局,看到了发展的良机,当即组织开发重机555型高速平缝机,参与研发的单位有上海江湾机械厂(原生产通用机床)、上海车辆配件二厂、三厂、四厂、五厂、八厂、红光电器厂,[汽配行业]上海服装专用设备厂(生产2-1包缝机)八家企业,包括我们宁波五菱公司(前身为社办农机修理厂,诞生于1969年)这样的业外企业,共九家企业共同开发生产。由于五菱公司当时还是一个社办厂,开发初期因为条块分割,相互封锁的程度非常严重,生产资料与所需的专业工具如丝攻,板牙,搓丝板,合金钢等等市场上缺少供应,我们只能自己千方百计寻找门路,拓宽自身的生存发展的空间。

        为了使项目顺利进行,二轻局专门成立了自缝处来协调开发工作,从国外引进齿轮加工线,热处理加工线,加工中心等,经过艰苦奋战合力打造,第一台高速平缝机下线了,价格定位在3000多元人民币。


        在研发同期,上二、华南、标准、天工及部分军工企业也纷纷投入巨资开发工业缝纫机系列产品,有的仿重机,有的仿兄弟、胜家、利满地、飞马、大和、森本,合资、独资多种模式拉开新一轮竞争。
             
        十年磨一剑

        80~90年代初由于当时缝制行业内制造水平低下,工艺落后,设备传统,难以形成规模生产,想要扭转这样的局面当务之急必须分三步走。

        一、 更新材质、改革落后的加工工艺技术

        首先在原材料的选用上进行更新。在传统的缝纫制造过程中,惯用15#、20#45钢材,都达不到高速运转下的缝纫机的各项性能指标,必须改为20Cr,15CrMo,40Cr,极少数部件要用38CrMoL1。像铜套类,习惯用料H62,后改为锡磷青铜等耐磨、耐热的材料来消除渗漏现象。

        其次改进热处理方法,由原来的固体渗碳、盐浴淬火,改变为液态,碳氮共渗及软氮化,硬氮化等先进工艺。

        最后改变原有毛坯生产工艺,如粗锻改为精锻、精铸等少无切削手段;毛刺修正改为滚光处理;外观由喷漆改为喷粉等。这些改进不仅大大改善了产品的外观质量,而且提高了材料性能,还可降低成品装机后的噪音和漏油。

        二、改造和引进先进的加工设备

        以前中低速的缝纫机机壳一般都采用普通机床改造后的专机来打孔,然后用手工绞孔,由于整机速度低所以感觉不出来有噪音及渗漏现象,但这样加工的机壳一旦用于高速缝纫机就会产生明显的噪音,要解决这个问题而必须拥有镗孔机械用于机壳打孔。为了进一步提高打孔和其他尺寸精度,普通机床后来慢慢被加工中心取代,有的企业还购入专业流水线来加工机壳(如上工专门从日本引进机壳加工流水线)。

        缝纫机除了机壳,更为关键的内部零件是至关重要的,没有好的零件就没有好的整机。原来的通用设备远远跟不上加工要求,特别是小孔和外径的圆度、粗糙度要求提高后,一般设备更没了用武之地。尽管当时无锡机床厂,上海三机床等都参于缝制行业的革新改造,用更新更先进的设备逐步武装了零部件企业,但是企业的生产能力还是远远跟不上缝纫机发展需要。

        三、扩大零部件供应规模

        由于大城市发展的局限和劳动力的不足,全国各地社办企业又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成衣化市场逐步形成,工业缝纫机需求不断扩大,各整机厂都纷纷将加工业务外包,联营、合资,合股纷纷扩大生产规模。到九十年代初高速工业缝纫机彻底取代了家用缝纫机及中速系列的工业缝纫机,年产量迈出百万台的规模,奠定了中国工业缝纫机大国的地位。至此,高速平缝机、高速包缝机、绷缝机等系列已被国内企业广泛接受,并有部分机器出口海外。中国缝纫机的零部件也同时突飞猛进,形成了大批量规模生产能力,旋梭、挑线杆等主关零件也非常稳定,同时也引起了世界同行的重视。

        除上述三个方面外,由于当时各企业都感到闭门造车的严重性,因此在八十年代初期成立了中国缝纫协会,大家共同探讨、学习、参观,对推进我国的缝纫机产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1] [2] [3] 
  • 相关阅读
    1. 阮积祥出席2020中国绿公司年会并演讲
      都在说工厂 阿里1688产业带跟犀牛智造什么区别?
      缝纫机上的这些按钮都叫啥?有什么功能?
      东部产业园2020年全国部分优秀经销商代表领袖故里韶山红色之…
      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4.4%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