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中的“台州反应”
台州一直以来是“温台模式”下的新兴经济体,这里会如何应对国内宏观经济现状和国际金融风暴呢
华尔街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风暴,对中国的外向型经济形态,以及以制造业为核心的产业结构带来了根本性的影响,美国和欧洲经济衰退已经不可避免,中国如何避免经济实体遭受金融危机进一步打击,如何保护并引导本国企业,成为当下国内学界的大讨论和大反思的核心话题。但是,目前的反思讨论始终缺少应用层面的具体应对个案。近日,记者远赴台州调查。
台州是我国股份合作制经济的发祥地,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合作企业的诞生地,也是“温台模式”的创造者之一,市场经济活跃、制造业发达、外贸依存度高。2007年,台州实现生产总值1722亿元,同比增长14.5%;财政总收入218.38亿元,同比增长24.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8.86亿元,同比增长26.4%;工业总产值4812亿元,增长17.7%;外贸进出口总额110.93亿美元,同比增长31.56%。台州以民营经济为主体,99%的企业为民营企业;产业结构相对合理,已形成了汽摩及配件、医药化工、缝制设备、家用电器、塑料模具、船舶制造六大主导产业;块状经济特色明显,块状经济占工业经济总额的60%以上,拥有“国家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中国缝制设备制造之都”等27个国家级的产业基地,74个工业产品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具有较好的创新力和品牌力,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4家,国家火炬计划项目211项。台州是中国优秀创新型城市、中国最佳商业城市、中国金融生态城市和中国十二大品牌经济城市,市区综合竞争力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35位。拥有如此多“头衔”的台州会如何应对国内宏观经济现状和国际金融风暴呢?
战略创新:
建设“三个台州”,推进转型升级
全面实施“三个台州”战略。培育“内生台州”就是通过盘活存量,集约发展,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建设“海上台州”就是推进海洋经济和沿海产业带建设,加快发展临港型工业;发展“市外台州”就是充分利用在外台州人力量,大开放,大合作,发展大台州。台州正在积极推进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和创业创新,努力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经营水平。台州产业转型升级的总体方向有三点:第一,布局集聚,合理规划产业布局,使工业逐步向开发区与工业区集聚;第二,产业集群,行业集群式规划,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形成地域化特征明显的块状经济;第三,要素集约,提高要素利用效率,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