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服装业蒸汽及回水管道工程设计及施工
现代熨烫是指利用各类服装纤维在遇热、遇湿和施加压力及冷却干燥后会引起塑性变形、加压变形、固定成型的特性,而应用于服装部件(半成品)或成品热处理整型的工艺。
现代熨烫其条件需具备温湿度、压力、时间、冷却程度4要素,其中温湿度是关键要素。而蒸汽管道的合理设计及管道蒸汽合理使用是实现关键要素的重要手段之一。过去一般服装企业不重视上述手段的研究,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上海服装工业系统实现较大规模的熨烫工艺技术攻造,并开始有了服装行业蒸汽熨烫设备管道工程的正规而合理的设计与施工,开始尝到了甜头。
纯净的蒸汽无色、无味,不含任何杂质和水分,但在服装业管道蒸汽实际应用中,蒸汽品质往往不尽人意。为了获得整烫设备,特别是最常用的全蒸汽熨斗的最佳喷汽效果,尽量减少蒸汽管道热损耗,防止整熨设备、全蒸汽熨斗滴水不止现象,必须强调蒸汽管道工程的正确合理设计。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蒸汽应具有稳定和正确的压力与温度
稳定而正确的压力控制是确保整烫设备、全蒸汽熨斗使用温度的首要条件。为此,首先应根据服装企业熨烫工艺流程及设备平面布置要求,按照整熨设备、全蒸汽熨斗包括电加热蒸汽熨斗配置数量来计算确定选择蒸汽锅炉的容量及压力;其次是合理选择蒸汽管道的通径,确保管道蒸汽输送不出现过大的压降;然后是排除蒸汽中含有的空气;最后是整熨设备及全蒸汽熨斗使用前采用调压控制,实现稳压。
(2)蒸汽应干燥,不含水分(冷凝水和锅炉卤水)
蒸汽在锅炉中产生后,会携带大量的锅炉卤水。据有关专家测算,国内中小型燃油、燃汽锅炉蒸汽的含水量平均在10%~15%,尤其在管道下游蒸汽负荷不稳定、锅炉运行压力偏低时,容易产生汽水共腾现象。大量卤水的存在严重影响蒸汽品质,降低蒸汽热量输出,更严重的是由于卤水中含有很高的氯离子,会使用气设备出现苛性脆化现象,造成设备损坏,危及生产和人员安全。同时,蒸汽在输送过程中由于管道散热也会产生大量的冷凝水,这些冷凝水如不能及时排除,将在管道内积聚,产生水锤和冲击。
(3)蒸汽应洁净,不含水垢、焊渣、铁锈及其它固体杂质
蒸汽管道中的杂质会影响蒸汽输送系统的运行效率。例如,锅炉中的杂质沉积在换热器表面造成传热下降,管道内焊渣、铁锈、丝扣联接处耐高温型四氟乙烯生料带及609型干型密封胶多余残留混合物,会影响目前常用的法兰柱塞阀、黄铜截止阀、黄铜止回阀、圆盘式热动力疏水阀的正常运行。
(4)蒸汽中不含空气和其它不凝性气体
当蒸汽中存在空气和其它不凝性气体时,将造成蒸汽管道、整烫设备和全蒸汽熨斗的腐蚀,更重要的是将严重影响蒸汽的换热效率,瞬间会造成虚假的蒸汽压力升高。空气是极差的热导体,仅仅1mm厚的空气层,其热阻就相当于13.2m铜墙的热阻。蒸汽输送系统是连接气源、用气设备和器具之间的管网,其目的是向用气车间提供高品质的蒸汽。
下面笔者就上述4个方面和蒸汽输送系统中的—些常见问题,分别以文字及照片形式说明如何才能获得高品质的蒸汽。要强调服装业蒸汽管道和回水(冷凝水)管道的设计施工技术要求,每层楼面室内蒸汽输送主管道必须分别安装法兰过滤器、柱塞阀(室内总控制阀)减压安全装置及压力表、头端(首端)、末端(终端)疏水旁通装置,如室内中间管线超过30~50m处时,中端仍需加装疏水旁通装置。
1 使用前安装减压安全装置及压力表以满足高压输送、低压使用要求(图1)
图1
很多用户喜欢在锅炉房内对蒸汽进行集中减压,或锅炉在低压下运行,认为这样可以降低成本、节约能源。但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选择高压输送,首先锅炉在更高的压力下运行,可以提高锅炉的蓄热能力,应付负载突变。而低压运行的锅炉对峰值负荷的应变能力弱,容易产生汽水共腾现象。其次,高压下蒸汽密度大,同样流量和流速下管道口径大为降低,加上现在服装业全蒸汽熨斗大量采用配套使用的高压节能型蒸汽软管,其对管道蒸汽压力要求较高,操作温度为170℃,管道操作压力在减压阀前的高压管为0.7Mpa(表压),减压阀后低压管为0.5~0.58Mpa(表压),其数值均靠安装在减压阀前后的压力表明确显示。根据经验,室内主管道采用口径(通径)Φ25mm的无缝钢管,管道重量为2.15kg/m。但如采用口径(通径)Φ50mm的无缝钢管,管道重量增大为4.62kg/m,成本增加约100%以上,此外还要增加支架、保温费用。相对来说,增大回水管道通径、疏水旁通装置阀门通径所带来的费用成本更为昂贵,这样不但明显节省投资,而且还有独特的优点:蒸汽压力在减压后保持稳定,无需过于考虑管道输送引起的压力波动,低压蒸汽具有更高的潜热能,可提高蒸汽使用效率,减压也可提高蒸汽干度,改善蒸汽品质,等等。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