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中缝协全面推行职业技能教育

           培养专业人才  提升行业素质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电影《天下无贼》中的台词真实地道出这个时代对人才的渴望。

        一直以来,人才缺失,特别是专业技术人才的缺失已成为制约我国缝制机械行业整体竞争力和核心技术提升的一大瓶颈。而近年来,中国缝制机械协会通过开展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体系的筹建等一系列相关工作,为全面推进行业职业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提升行业整体核心竞争力、实现行业科学、健康、持续发展夯实了人才基础。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电影《天下无贼》中葛优所扮演的“黎叔”一句台词在幽默中真实地道出了时代对于人才的渴望。

        也许大家还记得,近年来在服装和我国缝制机械行业中越演越烈的“用工荒”。众多工厂在招工时打着牌子用高工资、包住宿等各种优厚的条件争抢熟练工人的一幕依稀还在眼前。那么,对于缝制机械行业来说,人才是什么?可能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职业经理人、高级主管、营销高手、技术专家。

        对此,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轻工缝制机械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管理总站主任何烨认为,其实企业缺的不是工人,而是有技能的职业工人。我国缝制机械行业之前的跟随式发展已经走到尽头,要拉近与国际缝制机械制造强国的差距就必须进行自主创新,而自主创新不仅需要高级科技带头人,还需要大量具有较高职业技能的高级“蓝领”。

        当前,缺工现象虽然因为行业的发展减缓而隐藏下来,但对于正处在调整产品结构、产业转型升级时期,已经发展成为高附加值的、科技含量较高的先进装备制造业的我国缝制机械行业来说,培养高素质的“蓝领”人才是今后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并且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战略与发展的需要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是响应国家号召,实施人才战略的需要。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首次提出“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倡导“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并明确指出,凡是在各行各业中从事创造性工作的劳动者都是人才。

        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从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建立和完善高技能人才考核评价、竞赛选拔、技术交流和表彰激励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和营造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等方面,切实把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来抓。此举充分表明了推进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为加快实施行业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提出了要求和方向。

        开展职业技能岗位培训与鉴定,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是提高职工素质的有效手段。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职工素质的高低是决定企业胜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企业要发展,一要靠技术进步,二要靠提高管理水平,而这些均依赖于职工素质的提高,而开展职业技能岗位培训与鉴定正是尽快提高职工素质的有效手段。

        开展职业技能岗位培训与鉴定,也是对职工个人价值的认可。在普遍出现 “用工荒”的广东、福建、浙江等地,缺工职业很大一部分集中在机电设备装配工、维修工、裁剪缝纫工方面,一些企业把招工工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这其中,接受过技能培训的技术工人成了香饽饽,不仅工作好找,而且工资高。根据劳动保障部的调查统计显示:接受过培训的人员工资都比较高;培训水平不同的人员,工资水平也有较大差异;接受过90天以上正规培训的人员平均工资比未接受过培训人员的工资高20%。

        行业现状不容乐观

        何烨介绍,虽然职业技能教育与培训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但我国缝制机械行业的相关现状却不容乐观。缝制机械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传统制造业,产品结构原理复杂,制造精度高,机电一体化比重大,从产品的制造、装配、使用、维护等方面都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由于缝纫机进入中国较晚,技术人员很多方面尤其是缝纫原理一知半解,往往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也是我国缝制机械行业与缝制机械发达国家的根本性差距。据初步估计,目前全行业上规模的整机企业有500余家,设备经销单位数千家,使用缝制机械的服装、皮革、箱包等下游行业企业约5万家以上,专门从事缝纫机装配、维修职业的从业人员就有10万人以上,其中还有大量的潜在劳动力培训需求。但是,缝纫机专业在我国职业教育中早已消失了数十年,技术人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目前,从业人员的学历结构主要以小学、初中、高中为主,少数为技校毕业的中等专业学历,其工作经验与技能的积累基本依靠“以师带徒”的模式,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知识面较窄,职工技术结构层次与企业技术结构层次不相适应,难以适应产品向技术集成化、智能化、精密化的发展需求。
    尽管行业职工素质自改革开放以来有所提高,但距新形势的发展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当前,缝制机械行业的生产方式正处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快行业技能型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快速提升职业技能水平,已成为促进上下游行业发展的紧迫任务。
    多项措施初见成效

        何烨介绍,为全面推进行业职业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素质,近年来,中国缝制机械协会一直把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素质和建设一批复合型职业技能型人才队伍作为行业培训工作的重点。从2003年起,中缝协陆续开展了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体系的筹建等一系列相关工作。经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授权,在中国轻工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的领导和委托下,中国缝制机械协会负责本行业特有职业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并在中缝协设立了“中国轻工缝制机械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管理总站”(以下简称“总站”),作为全面推行缝制机械行业特有职业工种培训及持证上岗制度的最高管理和实施机构。

        中缝协以明确就业准入门槛为切入点,在推进职业技能鉴定管理的进程中,坚持行业管理与社会技术支持相结合,坚持严格质量控制与进一步扩大职业资格证书的覆盖面相结合,大力提升职业资格证书的行业及社会认可程度,促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行业就业制度、职业培训制度和用人单位人事劳动制度相互衔接,使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规范执业、引导就业和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中发挥重要作用。

[1] [2] 
  • 相关阅读
    1. 阮积祥出席2020中国绿公司年会并演讲
      都在说工厂 阿里1688产业带跟犀牛智造什么区别?
      缝纫机上的这些按钮都叫啥?有什么功能?
      东部产业园2020年全国部分优秀经销商代表领袖故里韶山红色之…
      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4.4%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