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劳资冲突加剧考验政府能力
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是工人有力量自我保护,同时让民间组织发展起来,而不是政府的大包大揽
在去年以来宏观调控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珠三角出口加工制造企业倒闭和裁员现象增多,随之而来的则是劳资冲突加剧。2008年,广东劳资纠纷案件比去年同期增长3倍。
11月25日下午5时50分左右,东莞中堂镇开达玩具厂发生500多人的袭警事件。事情起因是一起普通的劳资纠纷——开达玩具厂与380多名工人解除合同关系,劳资双方未能就解除劳动合同后的补偿问题达成一致。
开达玩具厂的劳资冲突,是珠三角近一年来不断增加的劳资冲突的一次激烈表现。社会责任国际(SAI)数据显示,广东1到6月份劳资冲突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倍。以深圳为例,1到9月份,法院系统受理劳资纠纷案件3万件,去年同期为8900件。劳动争议仲裁系统,受理劳动争议仲裁案件,1到10月份为36000件,去年同期为10000件。
“没有走法律程序的劳资纠纷也很多。去年官方公布的劳资纠纷导致的冲突,已经超过1万起。今年还没有最后的数据出来,但是经验和观察,应该会大大的超过去年,”社会责任国际(SAI)董事刘开明博士认为。
刘分析,企业经营困难,就会有关厂和解雇工人的行为。同时,因为经营困难,企业主不愿意按法律给予工人经济补偿,突然逃跑等种种行为都会导致劳资矛盾的发生。民工制衡资方的力量太弱,代表农民工利益的工会组织不健全,民间中介力量不足,又使得劳资冲突容易激化为社会问题。
早在10月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广东调研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就业问题时提出,“国家希望广东方面积极稳妥做好倒闭企业的劳动保障工作,地方要做预警,并做好应对”。
虽然东莞市樟木头镇合俊集团旗下两家大型玩具倒闭后,当地政府从财政拿出资金,垫付了企业拖欠的近7000名工人工资,化解了一场社会危机。但是,此次开达玩具厂事件,反应了政府在化解群体劳资冲突问题方面的能力提出了质疑。
珠三角出口型加工企业的未来依然不容乐观。以制鞋业为例,正在面对的是出口订单的缩减。“国际品牌商,他们现在跟我讲,基本上60%在清仓,只有40%在下单。调查机构对日用品做调查,(明年)美国鞋的消费量将减少1.5亿双。我认为这个(数据)是很保守的”,亚洲鞋业协会秘书长李鹏在接受《中国企业家》记者采访时表示。与鞋业类似,玩具、电子、家具、服装、五金……整个珠三角出口加型的制造企业都无法逃避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现在还不是珠三角劳资冲突的终结点。
“堵马路,袭警……工人被抓,企业也有损失,政府也有很大的成本。我们看到劳资冲突越来越大。(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是工人有力量自我保护,同时让民间组织发展起来,而不是政府的大包大揽。所有的矛盾都指向政府,所有困难都政府承担,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刘开明这样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