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业 同舟渡难关
1993年创立贸易公司,数年内就开设雇有1400人的服装工厂,随后再设拥有6000名员工的厂房,并在海外注册公司,累累的硕果使上海盛顺服装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政平信心满满,决定于2005年竞标成为北京奥运会的特许童装生产商。
盛顺并未如预期般中标。铩羽而归的朱政平痛定思痛,意识到即使规模再大,缺乏研发、设计能力和通路(channel)的OEM(OriginalEquipmentManufacturer,贴牌生产商)始终没办法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突围。
他接受本报专访时强调:“如果不能实现重大转型,实现资金、品牌、市场、研发和生产一条龙运作模式,你(纺织企业)的寒冬马上就来了。”
不过,也是上海市工商联纺织服装商会会长的朱政平,很快就找到协助纺织企业突围的途径。
20家纺织服装企业联手突围
2010年上海世博会赞助企业服务计划于2006年推出,要求入选的企业具备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在行业内居领先地位,并拥有优秀的团队。
当时中国21种出口至美国的纺织品配额中标价格偏高,在一定程度上拉高整体出口成本;加上人民币不断升值,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价格上升,出口退税却下降,步履维艰的个别纺织企业都没有信心参与赞助计划。
朱政平灵机一动,建议商会会员合资成立一家公司,集大家的力量联合赞助世博会,从而成为世博会不同产品的分许可商,可授权其他特许商家生产带有上海世博会名称、会徽和吉祥物等世博会知识产权的产品。
20家纺织服装商会会员、理事和副会长纷纷响应,投资总额达2亿5000万元(人民币,约5500万新元)的新世傲股份公司应运而生。这些企业来自长三角但都在上海注册,并从事纺织业或相关的行业,包括资讯科技、进出口物流、装备(如缝纫机)以及咨询。这股“抱团”力量势不可挡,一举包揽了世博会的服装、饰品、帽品、文具、家用纺织品和个人护理用品特许经营权,后来还增添了伞具与手杖、鞋、眼镜以及电脑外部设备的经营权。
新世傲很快地发展成一个由股份、实业、物流、置业和文化企业组成的集团,分别负责大型国际会展特许经营、品牌经营和管理、仓储与运输等物流配套,并着手开发原创动漫和礼品等。这么一来,原来入股的20家企业,不但依然有生产订单,还通过培训和享有咨询服务等,认识到进行研发与设计以及拓展通路的诀窍。
兼任新世傲董事长的朱政平说,个别企业增长了知识后,也直接与海外企业接洽,成为它们的代理,甚至到海外注册自己的品牌并加以经营。他也说,新世傲还希望带动更多中小企业实现转型。这些企业可因为成为世博会的特许生产商,享有世博会产品生产、设计和销售的权利,也可投入其他相关的参与。
上海新新运国际货物运输代理有限公司十多年来只负责货物的进出口,公司总裁沈焱说,客户多为纺织企业,由于这些企业的功能因服务世博会等而转变了,公司也得随之提供整个供应链的管理服务,包括中国国内的仓储甚至是管理目的港的仓库。
沈焱说:“以前,很多国内企业都偏向做外贸,因为收款比较有保障。但现在不同了,国内收款问题有了改善,许多企业也在这里进行生产,再到国外注册品牌,然后又把产品转内销。加上它们发觉国外的仓储服务价格相对高,就让我们来满足一揽子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