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鞋企奋起,在危机中寻找商机
不少莞企在危机中寻找商机,或增资扩产,或加强内部管理,以迎接下一波的腾飞,为疲惫的市场注入“兴奋剂”。
冬天已经来临。此时的北国,白雪皑皑,身处南方的东莞,也遭遇了寒流。
来得更早的是全球经济形势严峻的冬天,这个冬天似乎更加漫长。在金融风暴阴影的笼罩下,危机四起,已经有不少企业倒下。经济学家茅于轼说,这个经济困局要持续两年。央行副行长苏宁称,明年的经济形势将更加严峻。
不过,“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危机面前,有人关门歇业,更有人见招拆招,在危机中寻找商机,或增资扩产,或加强内部管理,以迎接下一波的腾飞,为疲惫的市场注入“兴奋剂”。
李毓全市长日前表示,截至今年10月,东莞今年有714家企业外迁或者关停,由于金融风暴的影响,今年的这个数字可能会高些,预计在900家上下。坊间传言或许与官方数字不相符合,但不可忽视的一面是,现在已经有不少企业在小心谨慎而又游刃有余地应对着这次改革开放30年来最大的经济困难。
莞企出招应对寒冬
“只要有人穿鞋子,这个产业就不会消失”
鸿运鞋材投近亿建交易平台
如果用“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句古话形容当前企业的生存环境,也许再贴切不过了。金融危机、次贷危机、PPI走高、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不少企业的订单减少,利润下降。
对于危机,广东易事特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何思模的看法是,危机不一定是坏事。比如把一只青蛙放在温水里慢慢地煮,青蛙可能没有反应,最后在慢慢沸腾的水中失去知觉;但如果把青蛙丢进一锅滚烫的开水,它就会蹦出来,获得生存的机会。当前的金融危机对企业来说,可能就是“一锅开水”,让企业惊醒、给企业压力,促使企业走上健康的发展之路。
何思模说,全球将面临一轮大洗牌,企业要在危机中抢抓发展机遇。金融危机导致国外客户需求减弱,外贸企业出口受阻,大量以外贸为主的出口型企业倒闭是必然的,而高新技术企业依靠自己的品牌,抓住当前原材料下降的制造优势,企业利润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目前国际同行受到了危机的沉重打击,国内有些实力较弱的同行企业的竞争力也减弱,为易事特提供了新的空间,该公司预计总产值将比去年增加50%左右。
勤上光电似乎也是金融风暴的受益者。据该公司国际业务部有关负责人介绍,由于一些同行企业抗风险能力弱,受危机影响而倒闭,使得这些企业的部分订单转而到了自己的手上,如该公司的圣诞产品订单就比往年增长了两三成。
在遭遇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时,外界普遍对东莞的传统加工制造业持怀疑态度,制鞋业概莫能外。据介绍,东莞的制鞋业出口依赖度过高,又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欧美遭遇的金融风暴对鞋业出口影响较大。不过东莞鸿运鞋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运鞋材”)副总裁蔡建鑫依然充满信心,他反问:“这样一个产业难道会因为它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就没有前途了?只要有人穿鞋子,这个产业就不会消失。”
正是有了这样的乐观和自信,鸿运鞋材广场二期项目才敢于今日正式营业。据介绍,鸿运鞋材广场二期项目是厚街镇2008年10大重点项目之一,总投资近9500万元,日前已完成90%的招商工作。
蔡建鑫认为,在危机中,很多中小企业已经达成共识,只有抱团取暖才能共克时艰。当前的状况已显而易见,“单兵作战”无法应对遇到的一些困难,只有在同一个巨型的平台上,各企业一起想办法,一起提升鞋产业的优势,才能最终扛过这个“寒冬”。“所以集团总部决定注资近亿元,打造这样一个面向全国甚至辐射面更广的鞋材交易平台,这便是危机中的‘机’。”
看好内需拉动汽车消费前景
日立扎根茶山扩大蓄电池生产
在许多企业为全球金融危机感到担忧之时,扎根茶山发展的世界500强企业日立集团属下日立蓄电池东莞有限公司却坚定看好中国经济,尤其对扩大内需政策带动汽车消费的前景充满乐观,该企业表示将进一步增资扩产和加快产业升级,以抓住时下应对危机中蕴含的大好机遇。
据了解,2003年6月落户茶山工业园的日立蓄电池(东莞)有限公司,计划总投资超过3000万美元,主要生产汽车蓄电池、高尔夫球电动车及动力电池系列,目前建有厂房面积9000平方米,其主打产品———电动车专用锂离子电池广受日本丰田汽车、日产汽车、GM汽车的欢迎。
日立蓄电池东莞公司负责人表示,虽然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影响,但是他们对中国经济及东莞的发展充满信心,尤其是对中国扩大内需带动汽车消费的前景表示乐观。接下来,该公司有意进一步增资扩产,或开发叉车用蓄电池等新项目,以抓住应对危机中蕴含的大好机遇。
招商首日50多商家签下预订租约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