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ysqli::mysqli(): (08004/1040): Too many connections in /frk123/site_s/frk123.com/collect_info/info_show.php on line 30

Warning: mysqli::query(): Couldn't fetch mysqli in /frk123/site_s/frk123.com/collect_info/info_show.php on line 31
面对寒冬 中国鞋业基地各自忙_缝纫客
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面对寒冬 中国鞋业基地各自忙

        面对当前蔓延全球的金融风暴,很多企业都感受到了冲击与压力。在我国,鞋产品是出口的一个大类,因此也最早感受到这股来自国外的“寒流”,部分企业陷入困境的现状促使更多企业转而寻求新路。

        从各个产业基地的反应来看,国家的政策调控、政府的措施帮助、企业的积极自救,所有的努力都为着同一个目标——更快地度过难关,更好地持久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有足够的信心,加之不懈的努力,没有困难是不能克服的。

        深圳:行业洗牌进行时

        目前深圳的皮革行业在国内已处于领先的地位,但由于受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影响,当前行业处于洗牌的状态,产业升级也势在必行。

        七成企业从事外销

        深圳的皮革行业发展基本与特区的发展同步。“改革开放之初,国内各地都有皮革厂,拥有大量的闲置设备、技术人才,外资特别是港资进入深圳以后,吸引了内地大量的技术人才和廉价劳动力,这为深圳皮革行业起步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深圳市皮革行业协会的有关人士说,当时主要是一些“三来一补”的企业,这样的发展态势一直持续了大概15年。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深圳的皮革行业出现了一批民营本土企业,开始走自创品牌的路子,如百丽、COBO等品牌企业,创造了十几个国内知名名牌,同时深圳的皮革行业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到2007年深圳拥有制鞋企业800多家,箱包手袋皮件生产企业约1500家,皮革与裘皮服装企业200多家,原辅料及配套企业200多家,商贸及流通企业18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约500家,行业从业人员超过50万人;皮革行业总产值超过400亿元人民币,销售收入超过350亿元人民币。深圳企业出口为42.4亿美元,进口4.66亿美元。

        目前深圳皮革行业仍然以外销为主,处于从OEM、ODM向OBM发展过渡时期,外销产品主要出口到美国,其次是欧洲和亚洲,占总量的70%。在内销方面,中小企业为大企业贴牌,进行自营或批发;大企业以自有品牌在国内的商场、超市、专卖店、专柜销售,内销约占总量的30%。

        行业正面临洗牌

        近年来的经济形势变化极大影响了深圳皮革行业的发展。深圳市皮革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匡玉琴介绍,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下调对外销为主的皮革行业影响巨大,企业利润大幅下降,甚至亏损;环境保护使得上游的制革行业受限,深圳原有的30多家制革企业已经全部搬出深圳;再加上原材料价格大幅上升、用工成本增加,都加大了企业的负担。

        “美国金融海啸对我们的影响很大。目前行业在洗牌,一批落后的企业要死掉。”匡玉琴告诉记者,大企业越做越强,以接单生存的小企业则生存困难,些企业根本接不到单,从去年就陆续有中小企业倒闭,今年这个趋势日益显现出来,“一些企业说垮掉就垮掉了。”

        能生存下来的企业日子也不好过。“做出口的,如果是港资公司在香港直接拿单还要好些,如是在深圳本土企业自己接单的利润要更少。制造环节的企业能有5%的利润就很不错了。”匡玉琴介绍,就算是深圳皮革行业的领头羊企业百丽,自己品牌的产品利润大概也就是在12%左右,代理的产品利润还达不到这个数。

        据了解,在国内拥有4000多个销售网点的百丽已经连续发展十几年,但今年受金融海啸的影响,在10月已经出现了负增长。

        此外,作为传统型行业,深圳皮革企业的外迁也相对较多。“比如在深圳发家的台资企业哈森,因为拿不到地,四五年前就迁到昆山发展去了。”匡玉琴介绍,比较知名的企业当中,除了哈森外,宝凯鞋业迁到惠州,嘉豪运明年也要迁往惠州。

        皮具业国内市场前景仍然广阔

        “不过,做鞋做包其实在国内还应该是个朝阳行业,因为国内需求消费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随着中国人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箱包鞋以前是奢侈品,将来却是易耗的消费品,需求市场将会很大。”匡玉琴表示。

        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在国内,皮革业较为发达的地区主要有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以及成都、重庆地区,而深圳的皮革企业则主要瞄准了高端市场。“从高端市场介入中低端市场却相对容易。”匡玉琴介绍,目前深圳一些企业也利用多品牌策略,开始从高端市场介入中低端市场。

        据介绍,深圳自主品牌企业已经形成了以制造、运输、零售等环节自成一体的“百丽模式”,“当然,不是很多企业都有那么雄厚的资金来克隆百丽的模式,但是深企在自创品牌后,也会在一部分城市自已开店,或是搞加盟店。”匡玉琴表示。

        谈及深圳皮革产业的发展,深圳市皮革行业协会的一份报告提出,要鼓励企业发展自有品牌,以百丽为龙头,组建深圳皮革行业优势品牌团队,继续扩大在国内市场的影响力和占有率,引导企业走向OBM(品牌输出)的发展道路,同时发展时尚创意产业,培育高端设计人才,以时尚带动品牌发展;重点扶持华南城和集银两大专业市场,加强和商业领域的合作,培育深圳本地的皮革专业展览会,完善行业产业链。

        基地建设尚待土地申请批复

        “同高科技等产业相比,我们这个行业很多时候是被人忽视的,基本上是靠自己做成现在这样子,行业的市场生存能力很强。”业内有关人士认为,深圳对皮革行业的态度有一个认识的过程,最早认为这个行业污染大,又属于加工行业,并没有把它当成优势传统行业,在皮革行业人士以及相关人士的努力下,才使得皮革行业在今年的5月份被列入传统优势产业中去,并同意皮革行业在深圳建设聚集产业基地。深圳皮革行业协会的报告中也提出,新形势下,皮革行业产业升级势在必行,其中重要一点就是发展总部经济,在深圳建立永久的产业聚集基地和总部大楼。

        “目前,我们的用地报告已经打上去了,我们希望能够在横岗街道办申请到6万至8万平方米的土地用来建设聚集基地,但现在还不知道能不能批下来。”匡玉琴向记者介绍了聚集基地建设的进展情况,“说实话,在我们这个行业没有被列入优势传统产业之前,行业内是比较灰心的,被列入优势传统产业之后,大家都很热心于聚集基地的建设,可现在的问题是地都没有批下来,只有等地批下来了,再进行第二步。”

        该行业的人士表示,政府的反应往往比较迟缓,比如针对今年的形势,深圳到现在还没有具体的措施,“江浙的贸工部门都有一些较为明确的、针对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如中小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的、建有科研中心的、扩大厂房的,政府都会有一些相关的补贴,但深圳尚没有这般较为具体的针对中小企业的措施,皮革行业更是难以惠及。”

        东莞:正奋力积极自救

        由于中国制鞋业对欧美市场依存度高,从美国华尔街刮起的金融海啸向全球蔓延之时,被誉为“世界鞋都”的东莞已感觉几分“凉意”。11月初落幕的亚洲“第一鞋展”,往届人流如织的景象没有重现。东莞制鞋业内有识人士在感觉到阵阵寒意的同时,已认识到OEM生产方式带来的生存困境,正奋力积极自救。

        本次参展鞋企减少近百家

        10月30日-11月1日是第八届中国东莞国际鞋展•鞋机展举办的日子,该展览有亚洲“第一鞋展”的美誉。但该展览却没有出现往届“人潮汹涌”的场面。记者了解到,本次展览会吸引了500多家参展商参展,但相比第七届国际鞋展,本次参展的鞋企减少了近百家。

        不但本土展商在锐减,采购客人也在减少。从第一届就参展的贝家鞋业董事长王伟说:“本届展会参观或采购人员明显比往届少,用减少一半来形容也毫不夸张。”他说,这是东莞这一“世界鞋都”首次遇到的情况,不会比2003年“非典”时好到哪里去。

        本次展会主办方之一,雅式展览公司董事长朱裕伦颇有些感慨:“本次东莞本土展商不多,与他们OEM的生产方式有很大关系,这也是目前东莞鞋业处于困境的原因之一。没有自主设计能力的企业,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所感受的压力则更大。”

        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的秘书长王颖坦言,中国制鞋业进入了20多年高速发展后的“严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隆国强在接受采访时也认为,鞋业加工贸易以OEM为主,处于产业低端,从中获取的利益有限;大部分的加工贸易企业缺乏研发能力、品牌与国际渠道,抗风险能力不强。在这场金融风暴中,有一些企业已经关门、倒闭。“中国的鞋业最终的方向,是要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要发展我们的自主品牌。”隆国强说。

        重压下期望提高出口退税率

        从11月1日起,国家调整了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但调整后的水平并未达到2007年7月1日前的水平,而且目前受冲击比较严重的制鞋业还没有纳入调整目录,对制鞋业来说算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很多东莞的中小出口企业认为,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调整后的税率不足以缓解企业的出口困境,专家呼吁出口退税率应进一步提高。

        东莞华坚集团董事长张华荣表示,对制鞋业未被纳入调整目录感到不解,因为制鞋业在加工贸易行业中,受到的影响同样严重,理应受到调整政策的援助,防止出现因出口大幅下滑而影响制鞋业发展的被动局面。

        而亚洲鞋业协会秘书长李鹏表示,近两次出口退税率上调都没有将鞋帽制品列入,出口退税率仍为11%,今年以来东莞出口鞋企经营情况面临较大压力,假如鞋产品订单大规模转移到周边国家,对中国制鞋业冲击将非常大,制鞋业正在呼吁国家考虑上调出口退税率。

        在月初东莞厚街举行的2008世界鞋业发展论坛上,中国皮革协会常务副理事长苏超英也表示出同样的担心,“鞋类出口退税率11%的退税比重,在目前的形势下仍不能解渴”。

        据了解,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目前正在与浙江温州、广东、福建、四川等主要产地的鞋商协会联合向政府反映鞋业面临的困难,建议国家继续上调鞋类出口退税率。

        中国商务部研究院副院长沈丹阳在接受采访时同样表示,在调研过程中,广东一些中小企业呼声最高的,就是希望国家能够提高出口退税率,最好能把这个税率调足。

        沈丹阳同时预测,国家有关部门经过广交会的充分调研后,一定会出台一些相关政策,比如机电类、鞋类行业的出口退税率将会调高,而一些已调整过的商品仍有上调的必要。因为过去一年里,出口退税率下调的频率过快,又增收了一些海关关税,目的是调整出口结构,但这样的结果可能造成新环境下企业的生存困境,所以上调退税率是必要的。

        成都:全力承接转移

        “一千多家鞋业生产企业,年产值上千亿元”。尽管同样受到金融风暴的影响,但成都的鞋业形势明显好于国内沿海地区的同行。现在成都业内经常提到的一个词就是承接转移,那些在这次危机中很受伤的企业已经开始有所行动,20年的鞋业发展史打下的坚实产业基础,也让成都承接鞋业产业转移时底气十足。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

    Warning: mysqli::query(): Couldn't fetch mysqli in /frk123/site_s/frk123.com/collect_info/info_show.php on line 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