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服装行业管理模式和信息化的瓶颈现象
服装行业作为中国具有世界竞争力的行业之一,其领先地位得益于国内极为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随着近年来中国物价的不断上涨,当劳动力成本优势已经逐渐丧失的时候,我们应该要考虑在管理模式和信息化应用方面如何创新,但往往由于国内服装企业普遍在认识、人才、技术等方面存在瓶颈,导致服装业界对信息化的探讨和推广一直不够深入。
认识瓶颈
服装企业实施信息化并不是单纯的软件应用,它涉及企业管理架构的调整、业务流程的重组。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提供的是一个整体企业运作模块,它蕴涵先进的经营理念,科学的管理流程和敏捷的IT技术,它将引导企业进入标准化的管理运作模式。因此,服装企业要有效实施信息化,作为供应商就应先从对象企业的管理结构入手,了解它的管理层次是怎样设置的,有什么功能部门,有多少分公司或加盟商,接着要了解企业的物流结构,如检查每一环节的合理性及其所需要的信息流等。只有从这些根本的管理架构入手,改变其不合理性,信息化才顺利而有效地贯彻实施。
但实际上,大多数服装企业老总们对信息化的认识还不够深入。这些老总总是简单地认为信息化只是一种购买软件的行为,而没有从商业意识、企业战略上去考虑问题。所以服装企业在选择信息化系统时,往往注重的是价格是否便宜,功能是否全面,而没有思考最关键的问题,比如如何与自身业务相结合,符合企业未来发展战略等。
行业有一个形象的说法,往往把ERP项目比作“一把手”工程。也就是说,信息化项目不仅仅是一个IT问题,而必须站在战略决策的高度。所以,对于即将开展信息化建设的服装企业来说,首先必须做好自身企业的战略规划,只有对自身发展战略明确了,才知道什么样的信息化解决方案符合自己的发展需求。如果企业是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是一种可怕的短视,信息化项目最终遭遇失败或者没实际效果也就不足为怪。
人才瓶颈
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往往需要复合型的人才。这类人才不仅要求精通信息技术,还要精通企业业务流程和管理知识。很多服装企业的IT部门的人员,要么纯粹只是精通信息技术,要么就是对业务流程了解而欠缺信息技术,这往往造成企业业务需求与信息化系统无法完全一致,一旦企业开始信息化系统上线,接下来IT部门就会经常接到各种各样的系统需求问题,IT部门疲于奔命也难以解决问题,业务人员对系统信心不足,最终导致系统可有可无了。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