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跟踪形势变化灵活调整——根据上海服装协会秘书长戴自毅发言采写

     

        在2008年11月13日举行的上海缝制机械行业协会五届二次会员大会上,特邀出席的上海服装协会会长戴自毅向与会代表介绍和分析了当下服装行业的情况。

        由于当前国际形势变化频繁,服装产业还将面对哪些具体的冲击,难以明晰。但总体上说,困难尤在,企业需要随时跟踪形势变化进行调整。自经济遇困以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与中国服装协会对各自产业进行了调查走访,并向国家和中央提交了调查报告。下半年,政府陆续上调了纺织服装出口退税,一定程度上就基于上述报告。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服装产业取得了巨大进步。统计规模以上企业,其产量由1978年的9.5亿件套发展到2007年的512亿件套,增长53倍多;内销额由1978年的157亿元发展为2007年的8 200亿元;外销额由1978年的7.08亿元发展到2007年的1 150.74亿元,可见出口增幅远大于内销。2008年1~8月,中国服装出口量增幅为9.09%,创2003年以来新低。2008年1~3季度,全国服装销售额为5 232亿元,上海地区销售额为259亿元,本地企业利润下滑39.7%,亏损企业增加一倍,从业人员减少6%。服装企业库存增加,一些工厂被迫退出服装生产,将工厂转型用于仓储。

        当下服装产业里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服装企业发展两极化。在大批中小型企业亏损或者关闭时,强势企业加快扩张和升级步伐,比如雅戈尔收购了美国著名的衬衫制造销售商新马,波司登在英国开了多家分店,美特斯·邦威推出新品牌系列“me & city”。此外,在福建地区的七匹狼、劲霸、才子、利郎等都显示出强劲的品牌发展力。显然,服装行业在整合。

        如何看待当前的经济发展环境对服装行业造成的影响,内部判断不一,大致的观点有3个方面。

        一种是内忧外患,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可低估。实际上,在2008年前三季度,服装产业受到冲击的体现是增幅放缓,至四季度开始下跌,尤其是出口大省广东的内销也显现降低。在这种背景下,有观点认为2009年服装行业发展会更加困难,这种观点认为目前行业的困难还未直接受到金融海啸的冲击,主要是受国内政策环境的影响,在未来行业还将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冲击。如果美国透支消费的观念转变,需求会骤减。未来,服装出口被动,尽管国内政策导向扩大内需,但政策的效果需要一定时间来呈现,无法立竿见影。

        第二种观点是服装行业不同于其它行业,其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不会如其它行业那般大。当下消费者的穿衣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以衣橱里的衣物“量”决定是否购买新的衣物。人们更注重穿衣的品位和体现的个人形象。如果仅仅是为满足“量”而生产,那么一个越南就可以保证全世界人的穿衣需要。因此当下企业更要注重产品的创新开发,满足个性需求。

        第三种观点相对中庸,肯定金融危机的影响,但其程度大小难以判断。

        目前国内大众化产品的需求稳定。服装企业跟踪形势变化,建立起快速反应机制,以个性化、时尚化服装跟进市场。以上海为例,制造性服装企业减少,而品牌公司增多,以设计师领衔的设计公司居多。未来,服装产品的对象会更加细分,让消费者一见到某品牌就明白其所代表的年龄段。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方式将更为多见。

        尽管服装行业在金融危机影响产业发展的时间和程度上观点不一,但都有共识:未来1~2年还将有困难等待企业去克服。会上戴自毅秘书长建议缝制设备生产企业根据服装行业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现状,开发有针对性的设备,多推出自有特色产品。总之,缝制设备生产企业现在需要加强与市场的联系,跟随而动。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