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的故事 晋江鞋革行业模式
20世纪80年代,"晋江模式"催生出福建的乡镇企业之花。如今,三十年过去了,"晋江模式"给晋江企业带来的是以产业集群、品牌经济为标志的工业化,进而带动了县域经济的现代化。
这里是福建七匹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西裤生产车间,眼前的这条生产线是今年六月份投入使用的,它可以将终端情况直接联系到生产线上,并根据读取到的数据下单,实现了设计、裁剪、缝制到终端的一条龙,并且在效率上也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过去缝制一条裤子平均工时要45分钟,现在只需38秒。
(福建七匹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B车间组长蔡青顺:这套系统是我们花了两千多万从德国引进的,目前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智能悬挂式西裤生产线。)
用两千多万元购买一条生产线,这在七匹狼建厂初期是根本做不到的。在工厂的陈列室,记者见到了他们初创时的两台缝纫机。
(同期声)福建七匹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行政部专员罗龙祥:这是创业之初用的第一台手摇缝纫机,当时创业的时候是38个工人,以手工作坊的形式起家的。
家庭式手工作坊在80年代初的晋江是个普遍现象。由于晋江是个农业县,自古"人稠山谷瘠",但海外资源非常丰富。今年已经70多岁的林土秋老人,1979年,用哥哥从香港寄回的8万元钱与亲戚和邻居合股办起了一个皮鞋厂,头一年他们就赚了8万元。这极大地刺激了那些入股的人。
(原晋江陈埭镇党委副书记丁显操:其他群众看到某某人办了一个制鞋厂,赚了一万、两万,其他群众就自愿召集起来了,你招几个,我招十个,各人就办起了乡镇企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