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母亲的缝纫机

      每当看到家中墙角那台老式缝纫机,我就不由地想到那改革开放前的困难年月,想到逝去了多年的母亲,这是母亲的遗物。

      记得小时候,母亲常常在晚上对着微弱的灯光为一家人缝补衣物。有时我一觉醒来,母亲还在穿针引线。那时候经济困难,布匹是凭票供应,一般人家除过年做新

    衣服外,平时很难添置新衣。有的困难人家几年也难得做一件新衣服,一般是大人的旧衣服改小给孩子穿,或者是哥哥的衣服给弟弟穿。我家也是如此,所以母亲缝补的事非常多。我小时候很调皮,爬墙上树地上乱滚,衣裤搞得破破烂烂,所以我的衣服最让母亲操心。有一次过年,我穿着新衣服出去和小朋友一起玩捉迷藏,在树丛中新衣服撕了几个大口子,回来时母亲看了很心疼,但她没有责怪我,而是脱下我的衣服一针一针地缝补好。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缝纫机开始流行,不少人家都有,母亲很羡慕,也很想自己有一台,但家里只是父亲一人挣工资,每月一家人生活开销完剩不了几个钱。为了买台缝纫机,母亲开始每月存几元。几年后,母亲积够了钱,托人买了一台市面上新出的“闽江牌”缝纫机。记得缝纫机买回那天,母亲很高兴,左看看,右摸摸,用布擦得干干净净。她还叫来邻居,拿块布试车了几下给人家看。从此以后,母亲再也不需要用手工缝补衣服了,而且使用缝纫机可以把破的地方缝补得很整齐,几乎看不出痕迹。后来母亲又跟人学做衣服,除了做一家人的衣服,她还常帮别人做。母亲时常自豪地说:“我自己做衣服,几台缝纫机的钱都挣回来了。”母亲对这台缝纫机很爱惜,天天擦拭,有点小毛病赶紧调修,用完都把机头放下,用布罩上。

      时间一晃10多年过去,1989年,母亲突然患脑血栓,经医院抢救保住了生命,但却留下半身不遂的后遗症。母亲再也不能使用心爱的缝纫机了,只能时常望着它发呆。直到2003年母亲去世,她也没有动过这台缝纫机。

      母亲去世后,这台缝纫机一直摆在家中的墙角,没人去动它,都怕触动伤心往事。改革开放以后,家家的日子都好起来。有钱人家都是买时装,买名牌衣服,破了的衣服不穿都扔了,很少有谁穿带补钉的衣服出门。现在一台缝纫机不算什么,谁家都买得起,可在那困难的年月一个普通人家要买却是件不容易的事,母亲盼了多少年才用上它,为一家人缝缝补补度过艰难的日子。睹物思人,除了怀念逝去的母亲,我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王建成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